澎湃新闻网记者徐笛近日走进杉达校园,带来了一场关于“怎么样写好一篇新闻报道”的生动讲座。
身为85后年轻记者,徐笛曾经在《东方早报》大都会时事新闻部任职,2013年底加入澎湃新闻网。从上海社会新闻,到时政微信大号“饭局阅读”,再到“纸牌屋”人物报道,现任澎湃教育家栏目记者。
出于我心 归于公心
徐笛说,新闻必须陈述事实,但说清楚和说精彩是两回事。精彩的新闻报道,需要生动还原真实情况,还要有精致动人的一面。优秀的文本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有魅力的长篇报道依然可以博得大量关注。
关于新闻真实性,徐笛认为,记者必须到现场去发现真相,并学会质疑。有时候,真实背后还有多重真实。比如,近期发生在四川师范大学的凶杀案,表面看是菜刀杀人,但通过对当事人及被害人家属的采访后,会发现更多故事和深层次的真实。
徐笛指出,一篇好的报道是质朴、真挚、走心的,会深入民心。新闻不是简单阐述,还应包含思想和涵养,她提出了“出于我心,归于公心”的观点。
老老实实 灵活创新
关于采访,她提出,首先是平视采访对象;其次,要让对方接受自己、敞开心扉很难,要丰富自身知识架构,才能问得有质量。她指出,采访对象可能是公众人物、热点人物或是小人物,采访时要想方设法找准一个特别的角度。
徐笛总结说,新闻人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全身心投入一件事、迅速掌握精髓的能力、沟通技巧、倾听和辨析的能力、观察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她建议,大学生应当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建立远见,形成独特观点;要多与人交流,学会沟通。从事新闻工作,要讲究“老老实实,灵活创新”——做准备采访时,要扎扎实实做足功课;采访时要灵活应变、积极创新;写稿时又要回归老老实实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