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12日5点46分,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中时,朱深深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她在雷克雅未克火山骑马的照片。“非常爽,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天气。”谈起这段在冰岛的难忘经历,她调侃道。
去年底,学金融的大三女生朱深深收到了东华大学国际交换生项目合作方发来的录取通知书。今年春节假期,这个生性洒脱、热爱生活的女生独自一人在浦东国际机场搭上了飞往莫斯科的转机航班,她最终的目的地是罗伊特林根,一个风景秀丽的德国城市。
“看到好多眼里有光的人”
“迷笛”似乎已经成为朱深深身体里重要的一部分。
大一暑假的某个傍晚,在东北街头散步的朱深深接到了一个电话,听筒那头传来上海海事大学一个朋友的声音。“那时,国内第一个原创音乐节迷笛音乐节主办方要成立志愿者的微信平台,需要吸收一些新鲜血液成立迷笛编辑部,我投的简历上有从事过学生编辑的经历,于是他问我是否愿意加入。”回忆起一年多前初次邂逅迷笛的情景,朱深深记忆犹新。
2014年10月初,长江迷笛音乐节在上海三甲港如约而至。由于前期在编辑部忙碌奋斗了几个月,工作人员朱深深被安排到了相对较好的岗位:舞台接待。“志愿者们被分成两组,我比较幸运,接待过反光镜乐队和逃跑计划乐队,”朱深深兴奋地说,“自己当时对很多摇滚乐队都不太熟悉,后来渐渐喜欢上了他们的歌。”
整整四天四夜,朱深深和同伴们都住在被露水沾湿的帐篷里,每天早上在阳光的照射中热醒,海风营地没有条件洗澡,只有滚烫的集装箱热水。“最后一天,我和三个小伙伴裹着睡袋,爬到集装箱顶看三甲港的日出,那天风很大,这是我至今为止做过的最难忘的事情。”
“我看到了好多眼里有光的人,他们对真爱与自由的呼唤,唤起了我心底的那些渴求。”朱深深在纪念迷笛的文章里这样写道。迷笛的乌托邦氛围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他们和着密集的鼓点,疯狂地摇头,流下滚烫的泪水。
就像朱深深在文章里写的那样:“有时候我觉得生活太压抑了,可能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摇滚乐并不能改变生活……明天起仍然要继续平凡艰辛的大学生活。”告别长江迷笛,奔波忙碌了整整一年后,朱深深再次义无反顾地飞向深圳跨年迷笛音乐节,抓住2015年的尾巴,完成了又一次精神上的自我救赎。这次,她被分配到了孩迷舞台,在那个舞台上站着的都是一些在唱歌上有潜力的孩子。“我看到了迷笛的另外一面。”朱深深说。
“那一瞬间觉得很不真实”
2015年4月,朱深深向中国好声音宣传组投递了简历,经过筛选、面试后,她成功地进驻了这档中国顶尖的音乐选秀节目,成为一名幕后工作人员。
那段时间很忙碌。节目开播之前,朱深深和同事们要去电视台看海选,每天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搜索舆情,练习写新闻通稿;节目录制时,她们或在现场或在媒体接待室,认真记录下选手们说的话,总结他们各自的特点,构思稿件。
去年8月,朱深深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和好声音人气选手张惠春的合影。“中国好声音录制到半决赛时,各家媒体会来采访选手,我当时陪QQ音乐的一个姐姐做了一天专访,”她回忆,“其实工作人员是不允许合照的,但是那个记者姐姐特别喜欢合影,所以我就蹭了一回。”
节目开播后,朱深深经常会听到身边人议论节目,“有时候,我在地铁里听到边上人说‘今天周五了,晚上要看周杰伦’,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因为节目里也有我的参与和努力。”
谈到在好声音节目组实习的最深感触,朱深深说:“在海选阶段,你不知道哪个学员日后会一炮而红。节目播出之前,他们和我一样平凡,可能会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播出之后,他们中的有些人突然一夜成名,而我仍然是个普通人,那一瞬间会觉得很不真实。”
“享福利的同时结交伙伴”
“高考毕业那年暑假,我瞒着爸妈买了一张苏打绿上海演唱会的内场票,一个人从大连飞来上海,到虹口足球场看演唱会。现在回头看,觉得那时候挺疯狂的。”
在朋友们的眼中,朱深深是个不折不扣的追星达人。大学前两年里,她看过50多场演唱会、话剧和音乐会。她爱苏打绿、张悬那样的自由歌者,也推崇孟京辉的先锋话剧。
看演出的过程中朱深深发现,身边喜欢看话剧和演出的同学不多,感兴趣的一些同学找不到合适途径去获取消息,也很难认识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她认为这是高校文娱演出方面的一块空白,下决心把那些隐藏在校园里的演出爱好者们都挖掘出来。
2014年5月,一个名为“东华票务小站”的微信公众平台诞生了,它承担了多种职能:及时发布演出信息、提供有学生折扣优惠的票品、分享爱好者的心得感悟等。和校园里其他具有营利性质的服务平台不同,朱深深给平台赋予了新的意义——吸引演唱会和话剧等演出的粉丝,在享受福利的同时结交伙伴。
有哪些福利?以平台去年代理的上海草莓音乐节门票为例,音乐节现场票300元一张,预售学生票只需180元一张,但是预售学生票只能通过高校代理形式售出,网络或其他形式都是买不到的,而在当时,东华票务小站就取得了草莓音乐节在东华大学的代理权。
诸如此类的福利推出过不少,而这些资源都是朱深深在学生组织的外联活动中积累的。“我认识一些票务代理的朋友,他们想要卖学生票,我想通过平台给大家福利,其实是双赢。”
“不因为勤奋而因为责任”
在平台的第一批粉丝中,有个上海海事大学学美术的姑娘让朱深深印象最深。“她为人特别随性,要看什么演出了,就会直接说‘什么什么票来几张’,特别信任我们的平台。”后来,关注东华票务小站的人越来越多,身边想看演唱会的朋友也会先来问朱深深有没有票,这种被信任的感觉与日俱增,东华票务小站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口碑。然而,朱深深也坦言:“这种信任带给我的压力很大,主办方不一样,渠道也不一样,我没办法覆盖到所有渠道,但又不想让同学们失望,就会比较辛苦。”
成立两年以来,东华票务小站通过了学校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审核,朱深深凭借这个平台摘得了学院“创业先锋”的荣誉称号,她寻找同行者的初衷也得到了实现。
“我所能做的,只是用力做好每个当下,譬如我四点钟睡觉,依然要上早课,依然要一睁眼就回复购票的人们,不是因为勤奋,而是因为责任。”朱深深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如今,朱深深已经在国外求学3个多月。其间,她遭遇了孤身在外的种种意外和麻烦,同时也游历了欧洲多国,并在朋友们的陪伴下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生日……从朋友圈的照片里可以发现,这个单纯直爽的姑娘似乎比从前更加明媚、自信和坚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