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开设“运动减脂课”,已进入第二个学期。与传统体育课程不同的是,这项课程专为体重超重的同学设计,考核项目除了耐力、力量、考勤等,最主要的是看学员们能减掉多少肉。
减肥,恐怕是许多人心中既想追求、又难达到的一个“梦”。各类减肥产品、健身会所和纤体机构层出不穷,可是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例如减肥过度造成厌食症,或受黑机构的欺骗而接受损害身体的手术等事件,也经常见诸报端。当大学开设减肥课程时,很多人并不看好。
减肥效果明显
但经过一学期的尝试以后,这门“运动减脂课”带来不少惊喜。首先看结果,所有学员都达到了预期减肥目标,最多的人减了13斤。与上学期相比,本学期报名人数上升到50人,正式学员由26人增加到38人,还有两人虽体重未超重,也申请旁听。
其次,课程设置也比较科学。选课前,要先筛选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不低于30的学生才有选课资格,并建议血脂过高或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同学不要选修。同时,体育课从一周一次改为一周三次,每次90分钟,项目多样。为了增加趣味,每周还有一次“外景课”,由老师带领大家体验户外运动,如徒步、越野等。课后,学员们还要记录《运动减脂课程日志》,填写每日进食记录。由于关系到学分,学员们往往更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关注健康生活
这项“标新立异”的课程对传统体育课程造成了一定冲击。传统体育课程的运动量较少,无法达到健康锻炼的要求;并且无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采取相同的考核标准,也给不少体重超标的同学带来困扰。体育课不应该只关心大学生的体育技能,而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运动水平本不相同,尤其是对于那些体重超重的同学来说,强制但不够科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会带来很多身体负担与心理压力。而将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分类上课,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就如一名选上这门课的学生所言:“同学们在减脂班里没有自卑,因为大家的身体状况相似。创新的上课方式让我们充分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更让我们恢复了身材,找回了自信。”
此外,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了运动的重要性,但是健康运动的理念并不普及。近几年诸多新闻令人忧心,中小学生肥胖率升高,大学生入学长跑体力不支昏倒,多起青年教师因为长期在亚健康状态下高强度工作而猝死……大学,不仅担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有义务教会学生们健康生活。
减重挂钩学分
也有人质疑,因为减重效果与学分挂钩,是否会有学生因此采取一些较极端的方式,例如吃减肥药等来达到目的。的确,与学分挂钩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学分压力,学生们可能会失去很多积极参与课程的动力,最终因为懒惰而达不到课程的目标。但如果与学分挂钩,就要把握好减重效果在考核中的比重。由南京农业大学“运动减脂课”所设置的考核标准来看,减重效果所占比重为60%,考勤等其他指标也被列入总成绩。设立任何一门新课程都会遇到困难,哪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健康减脂,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磨合。
笔者认为,分类学生、因材施教,能让大家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是这项新课程取得一定成功的重要原因。它的意义在于,还原体育课原本的目的,将僵化的指标变作日常的生活方式,值得赞赏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