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大学城/创业说
     
本版列表新闻
~~~——专访华理创客空间创始人刘红周
~~~——专访华理创客空间创始人刘红周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宅”要做有想法的创客
——专访华理创客空间创始人刘红周
万乔鹤
  万乔鹤 (华东理工大学)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在中国,“创客”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对于华东理工大学的刘红周而言,他是一个喜欢动手把灵感付诸实践的“技术宅”,也是一个希望让更多人加入“创客”团队的创业者。如今,他正在努力。

  进入动手创造的

  创客世界

  学习机械专业的刘红周,在大二时自主报名了电工类课程,从此便与“技术”结缘。

  当时,他不知道什么是电路板,从小到大也并未深入接触过动手实践类的技术。仅仅出于对电子控制的好奇,他参加了这门由信息学院开设的课程。一学期后,刘红周亲手制作完成了一块电路板。他很激动地看到电路板连接到机器上后,机器被控制着来回运动的场景。

  新世界的大门由此打开,钻研技术成为刘红周的爱好,渗透进他的生活。大三和大四时,刘红周陆续参加了大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实践活动。大三的暑假,他出于兴趣创造了一辆遥控车;大四做毕业设计时,他选择了自己想做的课题,设计了一条手势控制的机器鱼,并荣获“优秀毕业论文”。

  “我制作的一些东西,和当前的商业产品相比,也许并没有那么稳定和实用。但对我来说,它们代表了我个人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而且是我的兴趣所在。”本科的实践动手经历为刘红周之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他希望“做一名有想法的创客”,并让更多人领略创客文化的魅力。

  开发寓教于乐的

  创客教育

  2014年9月,刘红周选择以“创客教育培训”开始创业,联合创办了一家青少年科技教育公司——卓因青少年创意工场。公司的教学理念是:一小时的动手实践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学习科技知识,更需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这个想法来源于刘红周大四时的一份兼职——在机器人教育公司担任教学老师。教小朋友动手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这种只需要标准材料套装和教材,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即可搭建完成一个机器人的模式,更多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把创客文化植入教学体系中?刘红周通过之后的创业公司给出了答案。“首先,我让学生设计想象一个物品的样子,然后和他们探讨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目标,需要什么材料。整个流程不依靠固定的说明书,至于材料,我提供创客们用的一切零件。”

  各种主题的课程研发,迎合了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需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元宵灯会场景”课上了解电池的正负极和简单电路的连法;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自己在设计“Smart House”时了解到传感器装置和简单编程。其他诸如导电的内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3D打印等概念也贯穿在各类课堂。

  “‘做中学’是很有趣的事情。我想把创客思维的培养渗透进科技教育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这个东西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年半的时间,刘红周的公司已在上海开设了8个教学点,并和两家国际学校有教学和产品合作。许多家长反馈,这种教学培养了小孩对科技的兴趣。

  成立集思广益的

  创客空间

  由于创业的缘故,经常参加创客嘉年华、创客作品展览的刘红周,感受到校外的创客氛围。2015年4月,他萌生了在学校成立创客空间的想法。“创客,出发点是喜欢造物,自己动手把想象付诸实践。华理有很多技术爱好者,所以我想把大家聚集起来,共同交流,集思广益。”

  不过,建立团队的过程一波三折。最初,刘红周和身边的几个同学交流这个想法,初步建立了一个8人的团队,开始一起进行创作。但或许因为8个人做同一个东西,有些人浮于事,一直难出成果。三个月之后,面对将要解散的兴趣小组,他开始思考如何调整团队规划。

  2015年暑假,刘红周和两位新同学开始创作利用红外感应SayHi的小黄人、V笑FACE等别具一格的小作品。这一阶段,大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9月,他们在华理图书馆办了创客空间作品展,引起师生的关注。有些学生主动联系刘红周,表示自己也想动手学习技术。

  走向成熟的创客空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一周一次的Arduino培训、为期1个月的硬币收音机工作坊、两周一次的兴趣小组交流会……其中DIY3D打印机的活动备受好评,大家亲自动手拼装、调试打印机。

  如今,创客空间人员稳定,19人分散在运营、研发和外宣三个部门中,大家比较清楚自己的分工。各类创客活动已经走上正轨,同时两个产品开发的项目正在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

  每周一的下午和晚上,创客们都会到徐汇校区的图书馆共享空间,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动手实践。“我希望在校园内营造创客氛围,每个人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学习、实践,而不局限于课堂。”

  尽管目前创客空间的作品,从结构、电路和编程的角度而言,更多处于模仿阶段,但刘红周希望大家能在此培养起技能,在未来发挥创意与创造力,打造高端产品。

  “之前我参加创客嘉年华,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向别人取经‘做什么、怎么做’。现在我总在想,我们的作品何时能到校外做展览?但愿华理的创客空间能在每一位有想法的创客的打造下,越走越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进校园
   第04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易精彩
   第08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爱美丽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同乡荟/大学城
“技术宅”要做有想法的创客
开发智能养生 分享视觉生活
大学生版大学城/创业说09“技术宅”要做有想法的创客 2016-06-08 2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