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在青少年发生意外伤害死亡中占首位原因。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拥有了轿车,但是很多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却缺乏最基本的认识。一项对上海浦东、松江等区县约1010名3至7岁儿童家长进行的家长乘车安全知识现状调查发现,52.1%的家长误认为认为前排安全气囊对儿童有保护作用。新华医院的专家团队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路边观察研究也发现,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不到0.1%,有26%的儿童(包括年龄低于4岁者)被家长安排单独坐在前排,有36%的儿童则由成人怀抱乘坐。
在乘车时,很多家长都喜欢把孩子抱在怀中或者让其坐在自己的腿上。他们认为,这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方法。而实际上,即使在慢速行驶下,一旦发生紧急刹车情况,这种方法也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抱着孩子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位,很不方便系安全带。即便是大人系上了安全带,虽然便于孩子的活动,但是孩子却得不到最基本的保护。在车辆采取紧急制动时孩子的身体很容易前倾,撞到副驾驶前方的中控台,严重者甚至撞到前挡风玻璃。如果发生碰撞事故,气囊打开,那么被抱着的孩子就成了气囊和大人之间的障碍物。再加上孩子身高与成人的差距,打开的气囊一般都会到达儿童头部的位置,对其头部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为了更好地评价国内儿童乘客不同乘坐方式的安全性和伤害风险,新华医院的研究人员采用计算机软件虚拟试验等方法对涉及儿童乘员的机动车碰撞伤亡事故进行了碰撞模拟和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和坐在后排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的孩子相比,前排由成人怀抱并引爆气囊者的头部、胸部受伤程度则将增加29倍和7.6倍。研究结果表明,成人怀抱的儿童乘客以及儿童独自乘坐前排,都极其危险。也就是说,儿童乘车,在后排正确使用合适安全座椅的保护效果最佳;在不使用安全座椅的情况下,后排使用成人安全带的保护效果较好;而最忌讳的儿童乘坐方式,是坐在前排由成人怀抱并引爆气囊。
目前,世界上40多个国家已经对儿童安全座椅立法,并强制其使用。在很多发达国家,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高达90%。而在中国,由于家长缺乏安全意识、儿童座椅价格昂贵、不易安装等因素,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不足0.1%,中国目前的儿童安全座椅正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领域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专家们呼吁能通过立法途径来增强公众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建议用租赁、非商业培训等模式来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力求用医学研究成果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潘曙明(作者为新华医院急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