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张延令:我从医65年,亲眼目睹许多患者在大医院求医时因为感觉无助和陌生,不得不想尽办法,动用各种社会资源,想跟医生打招呼,似乎这样医生看病更认真,自己心里更踏实。
中国社会正从人情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在这一缓慢而艰难的进程中,熟人往往比陌生人好办事。加上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仍比较稀缺,为了得到更好的诊疗而寻求熟人帮助也是情有可原的。
找关系,托熟人,走捷径,是希望能找到经验丰富的专家诊断,也希望有更优质、温馨的服务和彻底、放心的治疗。事实上,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医生平等地对待生命,不应该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有亲疏远近。如果一位医生因为没有熟人相托,就不负责任地敷衍了事,而有熟人相托,就把自己的意见、知识毫无保留地告诉病人,这样的医生并不能称之为“好医生”。
人情从来不是错,人情滥用才是错。让人担心的问题是,通过关系看病,个别医生可能碍于情面,不规范医疗,影响临床发挥。
事实上,只要做足功课,看病也可以不求人。疑难杂症找对专家很关键。即便是同一科室,每位医生也有自己的特长。可以先通过医院网站、医院内相关信息、导医台等了解适合自己病情的专家,再有针对性地挂号。
有些患者希望通过关系,不挂号,直接找个医生看看,忘记了挂号是对给你看病的医生最起码的尊重,况且现在三甲医院基本都是电子管理系统,你不挂号怎么做检查怎么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