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特约记者 张晓露
上港作为中超足球俱乐部的名字还不到一年,但是在中超赛场声名鹊起的背后,是上港集团对这支原汁原味的本土球队2年多赞助投入,更深的,是一代名宿徐根宝躬耕崇明15年打造的这支球队骨干。
正是因为徐根宝,正是因为15年来依靠本土年轻球员艰辛努力的“抢逼围、接传转”,这支名义上的“新军”,其实已经聚集了为数不少的铁杆球迷。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中很多是从青少年赛事、乙级联赛一步步跟随至今,还有和球队一起经历过成绩低潮、经费拮据的苦难年代,称得上风雨同舟的同行者。
虽然,如今上港看台上的球迷以年轻人为主,但本文还是描述了几位中老年球迷,想想他们的阅历和坚持,足以代表体育竞技的精神,彰显城市的精神。
关注1:
施妈妈——
“柏阿姨”撰文悼念她
不久前有一个新闻热点,上海市民非常熟悉和欢迎的“柏阿姨”亲笔撰文,在各大报刊上纪念一位因病去世的上港球迷,她叫施兰萍,终年71岁。
生前走在街头,施妈妈可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买汰烧”上海老妈妈,基本上不参与体育运动,但因为自称“根宝粉丝”的柏万青在报纸上宣传根宝“十年磨剑”的事迹,尤其当时根宝率队打中甲联赛,前途未卜,柏万青呼吁上海球迷去现场支持,但是球迷会资金有限,运作艰难。一次傍晚,施妈妈在上海体育场外拦下了匆匆而过的柏阿姨,拿出了8000元积蓄。施妈妈家境并不富裕,这是她省吃俭用储蓄起来养老的钱,尽管柏阿姨一再谢绝,但是施妈妈坚持要捐。
就因为这样的缘分,施妈妈走进了柏阿姨根宝拉拉队,加入了上体最大的主场球迷看台“天狼星”方阵,也渐渐喜欢上了球场的氛围,站在球迷会方阵最前列,还会给年轻球迷带一点食品和糖果,怕他们蹦跳呐喊导致“透支”。虽然年事已高,但是90分钟的比赛,70高龄的她最起码蹦跳70分钟,喊声透彻,被视为看台上的一道风景。年底天狼星球迷会组织到根宝基地探望徐根宝,她也坚持要参加,尽管天气寒冷,但是她精神矍铄,兴致勃勃。她先后为球队和球迷会捐款,总计达2万元之多。
但就在今年4月13日,身体情况一直很好的施妈妈因为脑溢血突然离世,柏万青闻讯泣不成声,亲自为其撰写悼文,柏阿姨本人、天狼星球迷会包括徐根宝都为施妈妈的不幸离世组织了捐款。
关注2:
“吕阿姨”
为根宝封存球迷会
看台上不乏施妈妈那样的“风景”,但要论“音效”,恐怕众口一词——金嗓子吕阿姨!
吕阿姨不姓吕,但却是如假包换的“吕”阿姨,何解?原来她正是上港队主力球员吕文君的阿姨,因为这层关系,陈秀敏(吕阿姨本名)陪伴吕文君的父母一脚踏进了崇明根宝基地。她性格热情、嗓门奇高,在看台上来一嗓子,连大嗓门的根宝也要为之侧目。
“根宝困难,我们经济上能提供的帮助有限,那就给他凑点人气,多组织球迷来加油!”陈秀敏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在根宝子弟兵征战乙级联赛后注册了他们队史上第一支官方球迷会——宝圣球迷会,她亲自担任会长至今。
陈秀敏自己走南闯北,甚至在南非工作期间经历过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舞刀弄枪”生涯,有这样的底气,才有了她后来一次次客场远征,甚至在北京国安闻名遐迩的“魔鬼主场”工体,上演了一个人对喊数万人的壮观一幕,被主场球迷称奇。而在上港的主场看台,大家公认“金嗓子吕阿姨”是最没有门户之见的球迷会长,不管是老搭档红日、天狼星,还是新来的上港、蝙蝠,甚至是散客看台,只要哪个看台喊声弱了、乱了,一声招呼,吕阿姨很快就风风火火地现身,用她那标志性的穿透嗓音,指挥大家整齐加油,甚至很多对手球迷在电视里都惊愕于这样的“现场效果”,而不断有人询问这个声音的来源。
有趣的是,陈秀敏的女儿和根宝招收的球员年岁相近,而且相貌出众,跟着她一起去崇明玩耍看球,那些鲜有机会和同龄女孩接触的根宝弟子也不乏“暗送秋波”者,“当年有几个追求我女儿的球员,现在都是中超主力了,有一个当时女儿没看上,现在我倒有些替她后悔;还有一个我不喜欢,现在我觉得这个决定没什么可以后悔的!”当然现在她已经升级做外婆了,这也成了玩笑话题,这些球员在她眼里早成了家人,甚至梯队里的队长、朝鲜族球员杨世元还被她收为干儿子。
值得一提的是,陈秀敏坚持自己不是“球队球迷”,而是“根宝球迷”,去年年底徐根宝交出了俱乐部的股份后,陈秀敏也封存了“宝圣”名称,改为“宝胜”,“齐天大圣战无不胜,这个名字我只能为根宝留着。现在我暂时还要为上港吕文君他们加油,等根宝下一支队伍杀进联赛,我就扯起老旗帜去为他战斗……”
关注3:
仗义飞哥
最远“主场铁杆”
在遥远的贵阳有一位上海“老板”,喜欢足球,甚至可以说早在中超的人和队迁移到贵阳之前,他就在贵阳“耕耘”,以他自己的经验和对足球的理解,当然还要加上他的财力,推动当地业余足球的水平,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是贵阳当地足球协会的牵头“大哥”之一,贵州人和、贵州智诚的主场看台,少不了他出人出力出钱……但唯独上港队远征贵州时,他却会毫不犹豫地“叛变”,以主人的身份坐到上港的看台上,“我看这支队时间最久,这是我的第一主队,不可替代!”
他叫殷伟明,是成功的房地产业商人,酷爱足球,在上海就先后资助过2、3支业余球队,因为技术出众,和他一起踢球的人都叫他“飞哥”。因为踢球和看球都注重技术,他对徐根宝的“抢逼围、接传转”非常欣赏,早在中甲时期,他就每场必到为当时的上海东亚队加油。因为当时看台上球迷寥寥,他还做了一件很绝的事情,买了一堆球票,逢人就发:“你看足球吗?知道徐根宝的球队今天有比赛吗?想进去看我送你一张,真的,只要你去看!”那时球票便宜,一张不过10元,他一买就是30张,如果拿的人多了,很快发完,他更高兴,马上再去买30张……
2011年,因为业务调整,他和妻子去了贵阳,事业开拓非常顺利,很快他又不甘寂寞,把当地的业余足球狠狠促动了一把,“我刚去的时候,当地人踢球哪有技战术啊,我手把手教他们,自己又当教练又当主力,渐渐教成体系了,而且我们培养的年轻人还有人后来去踢职业联赛了!”这样他又拉起了两支队伍,还被选为当地球迷会骨干。
2012年根宝带队去贵阳打中甲客场,殷伟明把老婆交给当地球迷,自己一个人去了“客队球迷看台”,那一年东亚队打上中超,改名上港,殷伟明每年就多了一个“主场”,他也就成为上港队最远的一个“主场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