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穿刺啊?穿刺我不要做,听说会让肿瘤转移的。”一位小姑娘面带忧虑,看着邹强教授,眼里藏不住慌乱和矛盾。好像看懂了姑娘脸上的矛盾,邹强在纸上画起了图,给她讲起了肿物生长的形态,“从超声看你这个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要是它是横向的椭圆型,那基本上是偏良性的,如果是纵向的椭圆,就很可能是偏恶性的,而你这个,刚好是圆形,所以你要是不愿意做穿刺,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未来的形态也是可以的。”纸上三个形状不同的圆,配上短短几句话,顿时减轻了小姑娘的疑虑。
邹强,华山医院甲乳外科主任。每周的专家门诊,在他的诊室门口,总是有很多病人在翘首等待,他们在体检时检查出结节,所以前来找他做进一步治疗。
来甲乳外科看病的患者,以身体长结节者居多,很多需要长期观察,这就需要医生和患者的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很多影像学上偏良性的患者,通过一到两年的随访,很有可能就避免了手术。”国内的现状是,甲状腺结节常被过度治疗。“有肿块,做个手术更保险。”邹强很反感这种治疗模式,“现在B超已经非常普及,很小的结节都能发现,成年人中不少都有结节,而这部分结节里,很多都是良性的,用一刀切的方法治疗是过度治疗,也是不科学的。”
这些年来,邹强也曾碰到一些因为治疗不当,前来他这儿寻求二次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没有切除干净是他们只能选择二次手术的原因,而二次手术会给医生带来麻烦——手术难度变大,带来并发症的概率增高。在邹强眼里,甲状腺治疗的过度或不足,既是医生对疾病的认知不够,也是医生的主观因素导致。“除了基础知识,临床的积累和医生的责任心也是成为好医生的关键。”
从1985年华山医院普外科单独成立甲乳外科这一亚专科到如今,正好30年。邹强1984年毕业后,一直在华山医院工作,可以说,他的工作史就是甲乳外科的成长史。每年上千例乳腺癌患者在华山医院甲乳外科治愈。邹强专家团队十几二十年前,正是保乳手术作为新的治疗方法开始普及的时候,邹强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很多人出于对乳腺癌的害怕,担心保乳手术不能把肿瘤细胞切除干净,宁愿乳房被切除,也不愿选择保乳手术。邹强开始对患者做思想工作。而现在,类似的难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对于那些不得不做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是否要做乳房重建手术恢复其外观——国外选择乳房重建的比率为60%,而国内不足1%。“做乳房重建有复发的危险吗?”在门诊,邹强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治疗和重建是大治疗环境下的两个部分,“如果手术清扫干净,后续治疗及时跟上,重建是不会影响复发的。”邹强仔细地对患者解释。
邹强遇到过很多患者,他们对疾病的普遍心理就是——慌。因为慌,担心甲状腺结节变成恶性肿瘤,要求医生给自己做手术切除;因为慌,本可以保乳的患者选择了乳房切除。而这些过度治疗在邹强看来,都是源于社会上对很多疾病依旧存在着误区,而医生又不能很好地解释到位。就在最近,邹强碰到了一个做了乳腺切除的患者,回来做乳房重建。“当时太害怕,虽然医生都建议我做保乳手术,但我身边的小姐妹和家人都建议我切除,现在想想真是可惜。”此番找到邹强,她终于说出了心里的话。
对于病人存在的一些固有观念,邹强这样理解:病人有他的看法,没关系,但至少应该听听现在的一些观念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自己做权衡。有的人可能确实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接受,但这至少是自己慎重考虑后作出的决定。
做医生这么多年,邹强说自己常常会有成就感:手术创口小、切口隐蔽,会有成就感;通过努力保下了患者的乳房,会有成就感;为一位乳房重建的患者做了一个连她自己都满意的乳房,也很有成就感……邹强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诊室外,几个病人在讨论病情,其中一个说:“挂到了邹主任的号,一下子就放心了很多。”——这应该也是一名医生的成就感。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