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成年人一般有28-32颗恒牙。为什么会出现一个范围而不是确切的数字就是因为智齿的存在。由于现代人饮食的精细化,导致咀嚼功能发挥不充分,引起颌骨的退化,从而导致智齿的不萌出、不全萌出,甚至于完全不存在,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有4颗智齿。智齿通常指的是第三磨牙,是整个牙列中最后一颗牙齿,因此民间会有“近根牙”这样一个别称。
而正是由于智齿的不萌出或者不全萌出,才导致了它们迎来了需要被拔除这样一个结局。有几种需要拔除的情况。
智齿向前阻生。由于没有足够的位置萌出,被牙龈、牙槽骨或前面的牙齿阻挡,没有萌出到正常的角度和高度的牙齿,我们称之为阻生。智齿向前面的牙齿倾斜阻生常见于下牙,在两个牙齿之间会形成一个角度。当智齿的牙根生长增长时,在骨内遇到的阻力会导致智齿顶向前面的牙齿。久而久之前面的牙齿就会被顶出一个洞。而由于顶的位置通常位于靠近牙根的位置,对将来的修补造成很大的难度。因此如果你的智齿是以这样的方式生长的话,这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即使目前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请务必在它引爆造成灾难前将它拔除,消除隐患。除此以外,这些向前顶的智齿还有可能推动前面的牙齿缓慢地移动,引起门牙的拥挤扭转,造成牙列不齐。由于这样的智齿角度倾斜,几乎失去了咀嚼功能,因此一般医生都会建议进行预防性的拔除。
智齿向外侧倾斜。这种情况多见于上牙。原因同样是由于颌骨的量不够,导致的萌出方向不正。这样的智齿虽然不会引起上面所说的将前面牙齿顶坏的情形,但由于其向外倾斜,位于整个牙弓的外侧,刷牙时常常不易清理干净,容易引起此处食物残渣积存于牙齿和外侧的颊部软组织之间,从而导致龋齿的发生。由于此处位置靠后,且有外部颊组织阻挡,口腔科医生操作困难,因此发生龋坏后难以修补。而且有时龋洞形成的锐利边缘经常与颊部发生摩擦,长此以往可能还有发展为癌性溃疡的可能,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形也是尽早拔除为上。
智齿被牙龈所覆盖。当智齿的萌出不足,部分暴露、部分被牙龈覆盖时,这牙龈和牙齿之间存在一个空隙。这个空隙由于上方牙龈的覆盖,刷牙是无法清理到的,因而在此处往往会形成一个容纳细菌的盲袋。细菌在此处休养生息,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它们便伺机而动,引起急性炎症,表现为牙龈肿痛,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相邻间隙感染,整个半边脸都肿起来。如果此类炎症反复发作,那么也是需要进行拔除智齿的。丫丫就属于此类情况。但是当牙龈还处于急性炎症阶段时是不能拔牙的,因为可能会引起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因而医生决定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