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渠道、就业形式与就业类型多样化
报告显示,在问到“您是通过什么渠道求职进入这个工作单位?”时,只有1%的女性选择“顶替父母/亲属”,8.0%的女性选择“国家分配/组织调动”,可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1.9%的女性选择了“人才交流会”,38.5%的女性选择了“个人直接申请”,30.7%的女性选择“职业介绍机构”,三者构成当前上海女性最主要的三种求职渠道。此外,18.9%的女性选择了“托人介绍推荐”,这表明非正式的求职渠道在熟人社会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3.2%的女性选择“自雇”,可见一小部分女性已经投身到大众创业的浪潮之中。
■96.4%的女性能在半年内找到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在2个月内就找到了最新工作的女性比例为71.9%,需花3-6个月找到最新工作的女性比例为24.5%,超过半年才找到最新工作的女性比例为3.6%。可见,绝大多数女性(96.4%)能在半年内找到工作,体现出较强的就业能力。
■超过四成女性曾获晋升且对未来晋升保持乐观
在职称、职务、级别的晋升方面,有过1次晋升的女性比例为23.3%,有过2次晋升的比例为15.8%,有过3次晋升的比例为5.7%,0.8%的女性有过4次及以上晋升,未获得任何形式的晋升的比例为54.4%。
■大多数女性与家人相处愉快且有较高的家庭支持感
调查显示,对于“和家人在一起,我感到特别愉快”这一说法,60.4%的女性认为非常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见,上海女性的家庭愉悦感总体较高,绝大多数(94.7%)都能愉快地和家人相处。86.8%的女性表示,能在困难时刻得到家庭的支持。
■75%的女性不打算生“三孩”
报告显示,在问到“如果国家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您的家庭会打算生育三孩吗?”时,只有2.4%的女性明确表示“打算生”,75.0%的女性表示“不打算生了”,21.3%的女性“还没想清楚”。
■育儿津贴最受上海女性期待
在生育和养育孩子方面,上海女性最希望政府和社会提供哪些公共服务或帮助呢?首先是生育二孩/三孩特别经济津贴,用以补贴育儿费用(31.9%),其次是延长产假(25.2%),再次是保留生育妇女无薪职位(12.3%)、丈夫陪护假(10.5%)、 二孩/三孩家庭房屋置换税费优惠(8.5%)。
此外,0-3岁幼托机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加优质产科资源、增设高龄专科门诊以及给予科学育儿指导等,也是上海女性在育儿方面的重点需求。
■小学“公民同招”政策影响了约三成女性
上海从2018年开始实行“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同步招生”的新政策,对于这一政策是否会影响自己为孩子选择学校,55.4%的女性表示“不会,本来就没打算考民办”,14.5%的女性表示“不会,仍旧报考民办 ”,30.1%的女性表示“会,放弃考民办,选择对口公办”。可见,“公民同招”政策影响了约三成女性对子女的学校选择。
■近九成女性期望子女至少拥有本科学历
调查发现,62.8%的女性期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本科,21.9%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研究生,希望孩子拥有博士学位的女性比例为4.0%。从学历来看,女性的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学历期望越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女性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主要集中在本科,她们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拥有研究生学历,且没有一个人希望孩子读到博士。
记者 傅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