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情理·产业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团镇处级干部每日接访、定期下访、联动解访
孙燕
  一张3万元的医疗住院单,因为错过季度报销时限,没法拿到相应补助。这让老王每每想起心里就特别不好受,脑子里全是“上访”的念头。

  不过,他自从四团镇开设了处级干部每日接访制后,“谁接访谁负责”让他感到有了实实在在的依靠。“3月21日反映的问题,25日就给我解决办法。”老王说,“委屈,此刻都烟消云散了。”

  在四团镇,干部蹲点接访,并非只有这样一种方式。四团镇相关负责人说,全镇14名处级干部各自联系、包干1-2个村(居),“在这个区域内,所有群众反映的意见都有这些‘蹲点干部’来负责解答、解决和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就在自家门口,干部解决问题可感受可触摸,去年一年,该镇无一例跨地区上访、闹访事件发生。

  下访制明确谁接访谁负责

  有一桩事,让老李颇为感动。他是原海港人,和其他17户村民因居住在浦东铁路沿线,房子长期受噪音影响,迫切希望政府能解决。去年,海港划入四团,老李担心:“这摊子一大,咱们的事就没人关心了。”

  可事实上,体制机制的改变并没有成为为民解难的拦路虎。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四团镇制定出台宅基地置换办法,基本解决了群众这一老大难问题。没有推诿扯皮,明确每位处级干部在下访、接访中必须要做到“谁接待、谁负责、谁跟进”,让大量矛盾在基层一线得以解决。

  “大信访”推动问题立接立解

  一开始,老张有些不相信,“干部下来了,对老百姓的问题能做到照单全收,但未必能做到立接立解。”他的疑虑,在亲身经历中渐渐被解除。

  前阵子,老张等人反映的“违法建筑侵占河道、污染河道,破坏村民生活环境”的问题很快有了眉目。第一步,污染企业被赶走;第二步,有关部门将对违法建筑进行拆除,“领导干部真的在为吾伲办实事。”老张评价道。

  要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涉及到规划、土地、水务、城管、拆违、公安等8个部门。涉及多部门的问题,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向谁反映。为了让老百姓切实拥有满满获得感,四团镇拆掉部门之间的藩篱,推行信访案件“分包治理”制度,为化解矛盾打造一条“高速公路”。以老张反映的问题为例,涉及部门围绕问题进行“分包治理”,而接访的处级干部则负责协调与督办,从而促进解决真正问题。同时,该镇还大胆引进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对信访积案进行综合评估,积极化解历史矛盾问题。

  “三个每”倒逼信访责任落实

  为了让信访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四团镇还创新制定了“三个每”制度,即每月,镇主要领导听取信访事项化解情况;每季,对各单位、各地区的信访事项化解情况进行排名;每年,把信访事项化解情况纳入到每个干部的绩效考核中,倒逼信访责任层层落实。

  在“三个每”的运转下,不少干部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四团镇信访办主任薛宏青坦言,前面,有老百姓的期待;后面,有实实在在的考核“指挥棒”,“想要得过且过,那根本不可能。”通过每季度排名,信访化解率提高7%,群众满意率提高50%。 

  孙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情理·产业
   第04版:家庭计划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申城纪实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旅游休闲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青浦专版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大手小手
   第14版:家居生活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旅游休闲
育儿津贴最受欢迎 “公民同招”影响三成女性
以诚信为本,全力打响『上海家政』服务品牌
四团镇处级干部每日接访、定期下访、联动解访
中银基金居上半年非货币基金“赚钱榜”前列
接轨国际教育 建设精品学校
迪拜房产展聚焦海外置业投资前沿
百安居智慧门店全国布局再攀高峰
家庭周刊情理·产业03四团镇处级干部每日接访、定期下访、联动解访 2018-09-12 2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