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在一次联谊会上,偶然的机会遇上了一位似曾相识,又时有所闻的书家,他走上台信手拈来,写下了“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毛泽东诗句。字里行间看得出他技法娴熟、老道、铿锵有力、沉着痛快,潇洒飘逸,毫无胆怯之表情,在台下一片喝彩掌声中,他谢绝了主持人的介绍,“我不是名家大家,只是书法爱好者”。能把狂草写到这个份上,确如此谦虚低调到令人无法难以置信的程度,确实很少见。
在当下,大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凭着我一个长期做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有必要写一篇短文,见诸报端,介绍给社会公众与之共免。
为深入了解他的学书经历,近日去他家做了一次专访,他就是消防退休军人的孙学法。1945年生,祖籍山东郯城,1993年加入上海书协,先后加入浦东黄浦书协。
走进他家首先看到的是四壁挂满了书画,书架上摆满了书法等各种书籍,数百幅已装裱的书作,还有近10本“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兰亭序、滕王阁序”等册页和长卷。在悬挂的字画中当属黄迈人老先生志为他写的“慎独”二字;另有台湾爱国人士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为他题写的“书艺菁英”四个字赫然醒目,对他给以高度的评价。满满的书香氛围令我感触良多。
孙学法先生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不是没有高调可言,是他的低调做人所至,在翻阅他的获奖证书时无意中发现了在职时曾获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证书,他说这已是过往的事了。字如其人,不计功利,淡泊名禄,可见一斑。
孙学法先生年轻时,也曾有过狂热,多处写招牌,参加比赛,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书法知识的积累及沉淀,深感学后而不足,经过长达20多年的刻苦努力,至今临池不辍。论其学书成就,在职时奉命参赛,曾获全国行业书法大展奖项两次,多次参加上海举办的中日中韩书法大展,作品被嵩山少林寺和孙中山故居收藏。2013年入展上海市民文化艺术节,2015年分别获纪念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发表70周年书法大赛和全国第15届“卢山杯”书画大展金奖等。
孙学法先生的书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狂草以二王和怀素经典名贴为宗,日渐成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引起上海乃至全国书法圈内外的观注和认可,他的艰辛付出,还有很多撩人故事,本报将陆续刊登他的学书心路历程,审美观念和取向,敬畏古人,坚持临习的工匠精神。将他的人品书品俱佳的可敬品格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