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成
在市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俞正声强调,“实事求是”是诚信价值观在我们党思想路线上的体现……要继承、坚持和发展这些好的作风……以党和政府的诚信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人无信不立”,诚信为立身之本,一个人若信誉破产了,必然在社会上举步维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市场经济的精义是契约经济,在陌生人社会里,人与人打交道靠的是诚信,靠的是尊重契约,一旦失信于人,再重建信任就难乎其难,轻则被唾弃,重则负法律责任。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当今之世,官员讲诚信显得尤其重要。官员掌握着公权力,讲诚信才有敬畏感,才会依法行政,从而用好手中权力,而不是滥权;官员讲诚信,才会取信于民,决策科学,赢得民众支持;官员讲诚信,也是打造诚信政府、诚信社会的前提。去年,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强调:“政府的公信力是社会公信的支柱。政府公信力强,就能引领和支撑社会公信,保障和促进‘人和’;政府失去公信力,就会产生治理危机,导致社会无序混乱、国家祸患丛生。”诚哉斯言!如果官员不讲诚信,就会产生恶劣的“示范”效应,社会就会效仿。
毋庸讳言,当前确实有个别的官员不讲诚信,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比如,说一套做一套;炮制虚假政绩,所谓的GDP增长湿淋淋,一拧一把水;蒙蔽群众,口惠而实不至,把群众当傻瓜……这样的官员为数不多,但危害甚大,因为在老百姓眼中,他们往往代表着政府。“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就更无从谈起。”
官员诚信同样不会自动生成,这就需要法律约束、制度规范、道德涵养。《公务员法》严禁公务员“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公务员一旦撒谎,“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对官员的考核更要看其“诚信身份证”,强化制度约束,提高官员的失信成本,当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能“取信于民,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就会政通人和,出现一个人人都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诚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