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小食品厂生产的“问题油”销往粤桂湘赣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小食品厂生产的“问题油”销往粤桂湘赣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小食品厂生产的“问题油”销往粤桂湘赣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小食品厂生产的“问题油”销往粤桂湘赣
     
2012年01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吨调和油添加500克粗制棉籽油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小食品厂生产的“问题油”销往粤桂湘赣
曹刚
■ 今年1月3日,广东东莞、常平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在一家商店里查获一批“问题油” 图 CFP
  本报记者  曹刚  综合报道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拥有正规工商营业执照的小食品厂,以大豆油、棕榈油为原料,勾兑花生油香精,摇身一变,成了花生调和油;为求颜色好看,还添加可致人不育的粗制棉籽油。日产约3.5吨,销往深圳、东莞、佛山及广西、湖南、江西等地。

  有正规执照却不敢挂厂名

  永隆食品厂藏身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蕉利沉塘泥牛工业区,是一家只有十来人的小厂。与正规花生油企业不同的是,它没挂厂名。在附近其他工人眼里,这家小厂很神秘:“平时基本大门紧闭,到了半夜还经常灯火通明,不知道在做什么。”要不是门口两个月前贴出的招聘启事,隔壁厂的工人都不知道它是做食用油的。

  南方都市报记者近日以打工者身份应聘调油工,暗访这家食品企业。一名自称老板娘的中年妇女将记者领进厂内,简单面试后,毫无经验的记者便“应聘”成功。

  永隆食品厂的老板刘氏兄弟来自湖南衡阳。处理退货的广西籍工人老黄是唯一外省人,其他工人均是兄弟俩的老乡,对厂内情况口风很严。

  调查发现,这家工厂已开工两年,工商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为“中堂永隆食品厂”。通过东莞市工商系统查询,证实其确有登记注册。

  桶内的粗制棉籽油像柴油

  合法外衣下却隐藏诸多黑幕。

  老板小刘说,工厂原油只有大豆油和棕榈油,不肯透露来源,只是说“要完全根据客户需求去调油。”调油时,他从一堆杂物里提出一个塑料小桶。“这是花生油香精,如今做花生油不可能真用花生榨油,大多要加香精。”小刘称,每调1吨花生油,要倒1公斤香精。“这是允许加的,对人体没害,只是要报批,我怕麻烦,就没去报。”

  倒完整桶香精,小刘特意将空桶放在塑料回收处。“这个没报批,是违规添加的,所以空桶必须放在这里,没倒完的桶要藏在窗户底下”。

  随后,他又提出一个小桶,里面装着黑乎乎的液体。“加点棉籽油,把颜色弄漂亮点。”记者发现,桶内的粗制棉籽油像柴油,与可食用的精制棉籽油颜色不同。

  老板小刘说,每吨花生调和油需加约500克粗制棉籽油。平常装在工业塑料桶里,锁入宿舍楼下的小房间里。

  变质退货油重新调和罐装

  调完油,老板领记者处理退货。

  老黄专门负责处理退货,入职一个多月,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上班。老黄称,每天都有近万元瓶装食用油退回工厂,老板说一点都不能浪费。凝固的油晒融化后,老黄就挨个剪开瓶盖,将油倒入大塑料桶,再用抽油机,抽入原油罐,重新调和罐装。过程脏乱不堪,一些变质的油也渗了进去。

  工厂有检验室,但大门一直紧锁。检验室隔壁,五六名工人围坐桌前,用白色乳胶往油罐上贴商标,有“金鹰唛”“好日子”“厨味香”“金福星”“厨坊”“满意”“金龙”“康师傅”等十多个牌子。

  罐装封盖后,精美包装的食用油通过传输带送到包装车间,分装不同纸箱。

  记者看到,仓库里摆满上万个空油桶,仅仅是瓶盖就有十几麻布袋。这些装油的材料均裸露在外,毫无卫生可讲。有的瓶盖就直接散落在地上。

  勾兑有暴利,油还不足秤

  老板小刘坦言,每瓶油都不足秤。如商标上标明200毫升的只有150毫升、500毫升的只有450毫升、1.8升的只有1.6升。“这基本上是油厂的潜规则,你做久了就慢慢知道的。”

  业内人士介绍,1公斤花生只能榨出8两油。要想榨出1公斤压榨花生油,需要20元花生。如果用棕榈油、大豆油与花生油香精勾兑的话,制油成本大大降低。

  市面上出售的棕榈油价格一般为每公斤8元左右,大豆油则维持在每公斤10元左右,加上廉价的花生油香精,如此算下来,用三者勾兑成的花生油每公斤成本不超过10元。

  永隆食品厂供货单显示,勾兑出的花生油每公斤售价14元左右。而永隆食品厂平均每天的供货量都有3500多公斤,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4.9万元。

  没有一滴花生油进货记录

  两天前,永隆食品厂被当地执法人员查处,勒令停业,原料油、添加剂和进货销售单据等都被封存。

  在查处现场,大量商标、纸箱、空油桶散落在包装车间内,粘商标用的浆糊还没凝固,大型储油罐内残留许多原料油。

  永隆食品厂生产的食用油,近销东莞、深圳、佛山等城市的农贸市场,远销广西、江西及湖南等地。这些油包装精良,市民很难从外观分辨优劣。

  除“厨独钟”“厨味香”商标显示为“调和油”外,其他牌子大都标注为“压榨花生油”和“花生调和油”,配料也明确标注含有花生油。但执法人员在现场缴获的“原辅料进货台账登记表”上,却找不到一滴花生油的进货记录。其中一张显示,去年8月至11月,进货18次,约340吨,只有棕榈油和大豆油。这4个月,销售量却超过了1万件。

  也就是说,永隆食品厂在4个月没有进花生油的情况下,卖了1万件花生油或含花生油的产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综合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视窗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公众服务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家装之窗
   第B20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21版:现代家居/材质锦囊
   第B22版:地产新闻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永隆食品厂一名负责人被抓获
粗制棉籽油可致男性不育
上海市场未发现广东“问题油”
每吨调和油添加500克粗制棉籽油
新民晚报焦点A05每吨调和油添加500克粗制棉籽油 2012-01-06 2 2012年0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