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并不是油价只涨不跌,用车成本也节节攀升。作为工薪阶层,从我9年多用车的情况来看,当年使用成本并没有上涨多少,这也和我“与时俱进”的用车思路有关。
只要一个人能够抛开“面子论”,再合理控制自己的惰性,用车成本在物价疯涨的时代,不涨反降都是有可能的。我前年4月换车,当时铁了心准备上沪C号牌。为了此事,我老婆还说了一句狠话:“车都舍得换,牌照不舍得去拍,说出去也不怕塌台。拍牌照的钱由我来出。”我没有冲动,而是解释道:“上沪C号牌,是为了强制自己少开车。”以前,有事没事跑市区,首选自驾车,便有停车、烧油、路堵、劳累等诸多弊病。现在,地铁交通已经越来越便捷顺畅,完全可以改用P+R方式出行,省了一笔不菲的“铁皮钱”,还不影响生活,何乐而不为?老婆想想不错,最终由了我。
这样一来,用车牌强迫自己改变了开车惰性与出行习惯,用车成本直线下降,完全可以填补油价上涨的压力。
那年除夕看春晚,冯巩的一则小品让我顿生灵感。冯巩说:“人家开摩托,我骑自行车;人家买小汽车,我买摩托车;当我买汽车了,人家改骑自行车了。”演者无心,看者有意。我开车上下班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当真改骑自行车上下班呢?这样做省汽油钱,又可免费健身锻炼,一举两得。
春节过后,我立即去超市买了辆自行车,从此做上了骑车上班族,风雨无阻。每天上班有6公里的路程,冬天骑出一身汗,驱寒强身;夏天骑出一身轻,血脉活络;雨天骑车锻炼的是心境,来自职场的压力被化解在了一路上。更加应景的是,我一头冲进了低碳环保的潮流,大大降低了用车成本,所以最近油价持续上涨,已突破了8字头关,我也没有感到压力。仔细想来蛮有意思的,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常常会阴差阳错,做事喜欢做在前头。
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