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人倾倒甚至发癫而议论众多。擅长美食厨艺的人都知道,拿捏好、不着急,才能出美味;哪怕是腌一只火腿,诺顿人也要候三年。而宁波老外滩历经十几年(至今还在继续)的“再新”史,让我们又别添一番情味:历史风貌区的再新,一要不着急,二要真招标。惟其如此,方能文火慢炖出美味。
历史风貌区的规划设计大不同于新区规划设计,那是金刚钻揽的瓷器活,先要弄清来龙去脉,即历史、文化、风格;还要弄清附着在其身上的材料、手法等种种细节;当然还有历经风雨沧桑的建筑、街区“肌肉关节、五脏六腑”健康状况如何,等等。这,仅有耐心是不够的,还需要“高士”前来望闻问切,对症拿方。
高士如何找?最灵便的办法当然就是招标了,“城头”上,“招贤帖”一挂,“王澍”等自然前来比拼“厨艺”。
于是,宁波人端出了一道高品质的外滩再生“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