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石油工人纵情高歌
李定国
  李定国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是我国歌坛的一棵常青树。他年近八旬,从参加枪林弹雨中的志愿军文工团开始,从艺已一个甲子,但至今仍活跃在祖国天南海北的舞台上。他的代表作《我为祖国献石油》久唱不衰,石油工人更以此为豪。

  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苏联的背信弃义,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我国东北条件艰苦的大庆油田做建设,上演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一幕。

  为了学习、弘扬“铁人精神”,1961年底,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亲率学校作曲系全体师生,去大庆油田下生活。在冰天雪地里与石油工人同劳动、共生活,从而创作一批真实反映他们精神面貌的音乐作品。

  一天,李劫夫的得意弟子、青年教师秦咏诚中午在职工食堂就餐,偶尔看到黑板报上刊登了油田工人薛柱国满怀豪情写就的一首十二行的短诗《我为祖国献石油》,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不屈的奉献精神。秦咏诚被短诗深深感染而激动不已,马上放下手中的碗筷,拿出随身所带的创作本,仅用了十几分钟就一气呵成了传世经典《我为祖国献石油》。

  翌年初春,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留校当教师的刘秉义,在《歌曲》杂志上看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顿觉眼前一亮:此歌不仅形象生动、朗朗上口,而且旋律很美、易唱易记。刘秉义旋即找来学校的一位手风琴老师试唱,效果奇佳。打那后,无论下工厂、去农村,还是上剧场,《我为祖国献石油》是刘秉义的必唱歌曲,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963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由中央乐团管弦乐队伴奏下,刘秉义演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向全国播送,同时在“每周一歌”节目中教唱此歌。从此,《我为祖国献石油》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激昂的旋律也融入了亿万人民的心田。

  不久,刘秉义接到大庆油田的演出盛邀,兴奋得好几晚夜不能寐。在大庆,刘秉义同工人一样,住的是干打垒。他还参加了一次井架整体搬家的工作,深感石油工人的艰辛。在大庆的多场演出中,刘秉义都爬上高高的井架,在结满冰、滑溜溜的井台钢板上,迎着漫天的风雪,在手风琴伴奏下,面对黑压压的工人师傅放声高歌:“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工人们齐声和唱:“天不怕、地不怕……”这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和豪迈的英雄气概,使刘秉义热血沸腾,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在以后的岁月里,刘秉义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踏遍了祖国所有的大小油田,他也与石油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初,港台流行歌曲在大陆风靡一时,但刘秉义每次演出的保留曲目,还是《我为祖国献石油》。说来也奇,在当时中国创作歌曲不被看好的状况下,刘秉义的这首歌却能赢得满场的喝彩,总要返场再唱一遍。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职场方圆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19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20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借景”风波
英雄·必答题
手袋现象
调降正气的新佐证(下)
今宵灯谜
为石油工人纵情高歌
快乐余言短信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为石油工人纵情高歌 2012-06-09 2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