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康健园/养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焚烧引“霾”损害健康
霍雨佳
  ◆霍雨佳

  据报道,2012年6月10日前后,包括江苏、安徽的许多城市都笼罩在黄色的雾霾之下,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焦味。6月10日上午,南京气象台发布今年霾黄色预警信号。同日,江苏省环保厅、南京市环保局纷纷发出通告:发生“霾”天气的“元凶”是大面积焚烧秸秆。

  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当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等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并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这时呈现的天气现象称为霾天气。

  秸秆焚烧后的大量烟雾之所以形成“霾”天气,与高空天气形势有很大关系。在离地三千米附近上空,大气温度不是随高度增加而下降,而是随高度上升,这就是气象上常说的“逆温层”。这种“逆温层”犹如一张巨大的锅盖,把大地罩得严严实实,阻挠了低层气流向高层扩散,焚烧秸秆产生的大量浓烟只能淤积在近地面层。如果近地层风速较小或无风,烟雾就会始终弥漫;而长江流域的六月中旬前后,正处于梅雨或“准梅雨”时段,气压偏低,湿度偏大,风速偏小,经常是“静风”状态,烟尘等颗粒就会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导致“霾”天气。

  研究表明,郊区焚烧秸秆,城市的上空最容易成“霾”。这其实与城市效应有关。据气象专家分析,在比较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现代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市区气温通常高于郊区,城市暖而轻的空气团容易上升,郊区略显凉而重的空气势必前来补充,这种便形成从郊区吹向市区的所谓“乡村风”。这种“乡村风”虽然风力不大,一般只有每秒1至2米,但它足可以将市郊的浓烟纷纷向市区集中,而且不易流失散去,从而导演了一次次“霾”雾迷城的恶作剧。

  焚烧秸秆最直接最显著的危害是污染空气环境。这种污染显然与上面提及的“高空天气形势”、“近地层天气状况”、“城市热岛效应”等气象因素有关。由于空气污染物的增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研究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当“霾”天气发生时,居民要关闭门窗,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步行或骑车时,要尽可能地戴上口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宫迎嘉宾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题报道
   第A11版:九安专版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
三果下枝时 养生莫有失
焚烧引“霾”损害健康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养生B02焚烧引“霾”损害健康 2012-06-18 2 2012年06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