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记得幼儿园的那场亲子运动会。
有一个单脚跳接力赛,家长与孩子手拉手单脚跳,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接力赛。女儿秋秋班级里,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叫悦君的小女孩,发令枪响了,悦君和妈妈大步蹦跳了出去。
妈妈大步、接连跳出。那是成年人的步伐和速度。小姑娘勉力跟了两步,很快就跌跌撞撞起来。妈妈没有减速,对女儿连拖带拉。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孩子跟不上妈妈的速度,跌倒半跪在水泥地上。
难以置信,妈妈依然没有减速。她一头冲在前面,对女儿的跌倒似乎浑然不觉。女儿在地上半跌半爬,被母亲拖拽着到达终点,把接力棒交给了下一对母子。
悦君妈妈的行为太让我震惊了。怎么会置孩子安危不顾,生拉硬拽着悦君往前奔呢?那可是硬邦邦的水泥地啊。
“悦君妈妈,刚才悦君都跌倒了,你不知道吗?”我找到她。
此时这位妈妈满脸不自在:“我知道的……”
“你知道为什么还要拉着她一个劲朝前冲啊?悦君后来身体都趴在地上了啊!”
悦君妈妈脸上的不自在变成了愧悔与懊丧:“我生怕我们跳得不够快,给班级拖后腿……”
她怕拖班级的后腿,不能让班级输。竞争变成无所不在的东西,哪怕是在一个输赢完全不值一提的亲子运动会上。
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竞技场。这种观念在中国父母的心中颠扑不破,并且由他们过早地灌输到孩子心中。
这一点当然不能全然责怪父母。为什么丛林竞争法则会成为生存的全部法则,根源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给人们提供的出路过于单一。
或许正因为此,格外需要个体的警醒:社会的弊端不应成为父母疯狂的理由。一个疯狂竞争的社会里,父母们保持明澈的理性是多么重要,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命运,而这个人恰好是你深爱的孩子。
过度竞争的社会,对荣誉的理解也变得极端狭隘。荣誉就是获胜,就是要赢。妈妈们拖拽着孩子,不顾一切地疾奔在通往赢的道路上。输是最大的耻辱。
人人都想赢的社会造就了这样的局面:荣誉属于塔尖的极少数人。云集塔身的大多数都是失败者。只要不能赢,就是失败者,生活在被羞辱或者自认羞辱的境地。
如此一来,人群中的绝大部分被定义为失败者,被这种社会排序羞辱,也被笃信这种观念的自己所羞辱。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唯一性就这样被取消了。仔细想想,这里面有多么愚昧的东西。
悦君妈妈的作为以及她事后的愧悔逐渐变成了某种警钟一般的东西,提醒我,人如果处于一种竞争的气场中,被荣誉感催眠,就会像这位妈妈一样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