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2: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坐电梯 分碗筷 生活处处有数学
陆梓华 陈安
图CFP
  抽象的加减乘除,似乎总是很难钻进宝宝的小脑瓜。教孩子数学,除了机械的写写算算,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其实,很多好方法就藏在日常生活中。本期《育儿有招》请来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园长李文静和副园长陈青,和家长聊聊如何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请关注每周六上海教育电视台16:05《育儿有招》节目)

  数学不仅是计算

  数学是否等于写写算算?李文静认为,数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物体的分类,物品的大小、数量、形状,以及有关时间空间的知识,都包含在数学领域之内。因此,家长要学会做有心人,巧妙利用生活细节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家里来客人,可以让孩子给客人拿拖鞋。有些孩子第一次拿的时候可能拿不准,会有大有小。陈青建议,这个时候,不要直接帮孩子找到正确的一双,不妨让孩子拿着拖鞋跟客人的脚比一比,自己动动脑筋,找出合适的两只。陈青提醒,要珍惜每一次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且通过这种具象的、直观的形式,让孩子明白大小、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又如,坐电梯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数学概念的好机会。家长可以借助电梯按钮的数字,让孩子有数列的概念,并有上下左右的方位感。 

  巧做游戏走进数学 

  学数学,并不一定要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专家建议,不妨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变成一场数学游戏。 

  例如,有小朋友来做客,有5颗糖,要分给7个小朋友,现在要把5颗糖分给7个小朋友,怎么分?对于这类问题,答案可以不同,可以是去补两颗,或者两人不吃。饭前,让孩子参与分碗筷,或许也会碰到相似的问题。究竟是拿掉多的,还是补上少的,这其中,实际上包含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引导孩子明白,思考一个问题,可以尝试多种方法。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陈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国际新闻
   第A32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职场方圆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科学咖啡馆
   第B19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20版:教育周刊/人物专访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移民留学
   第B24版:人才
坐电梯 分碗筷 生活处处有数学
角色游戏帮幼儿会交朋友
准妈妈们享受“仲夏之声”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早教沙龙B22坐电梯 分碗筷 生活处处有数学 2012-08-01 2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