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随想录》,一篇《小端端》让人颇不平静。小端端是巴老的小外孙女,时年七岁半,念小学二年级,她常常自称是家里最忙、最辛苦的人,“比外公更辛苦”。确实如此,小端端每天上学离家最早,下午放学回家,马上摆好小书桌做功课,常常做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吃过晚饭还要温课。
为此,巴老常常同朋友们谈起孩子们的功课负担,“大家都替孩子们叫苦,有的说,学习上有了进步,身体却搞坏了;有的说:孩子给功课压得透不过气来,思想上毫无生气;有的说:我们不需要培养出唯唯诺诺的听话的子弟……意见很多,各人心里有数。大家都愿意看见孩子‘活泼些’。”
虽然这篇文字写于整整30年前的1982年,但巴老和朋友们的喟叹让人感同身受,因为孩子的功课负担仍然很重,承载的各种压力依然不小。一项调查显示,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这一数据说明不少孩子对上学望而生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不能说没有成效,但在不少地方,素质教育只是嘴上风景,一到落实层面,就自动让位于应试教育。想起了一则新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预评处处长周一曾无奈地说,现在中小学生学习很苦,自己的女儿为了应试,不得不牺牲心爱的书画特长,转攻奥数和英语。连教育部官员都不能幸免,孩子们是真的辛苦。
巴老在《小端端》里还抱怨道,“大家都认为需要改革,都希望改革,也没有人反对改革。可是始终不见改革。几年过去了,还要等待什么呢?从上到下,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把孩子们当做花朵,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重要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必须一天天地拖下去呢?”是的,推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不能再拖了,孩子等不及,也伤不起。权威统计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已高达50%至60%。“小眼镜”越来越常见,究其原因,与孩子作业多、压力大不无干系。如果说这是身体上的伤害,那么心理上、心灵上的伤害,更是难以尽述。
其实,留心观察,从官方到民间,从家长到官员,并不缺少改革动力,对素质教育的推行,也早已达成了共识,不然这么多年素质教育也不会一再被纳入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以及在各地逐步推行,但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学校阳奉阴违,对素质教育是叶公好龙。原因何在?当升学率依然是悬挂在校长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官员依然把应试教育当做政绩,当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素质教育也许就很难取得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