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继续发电
沈嘉禄
  沈嘉禄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是《圣经》对人类文明起源的一种宏大叙事。西方还有神话型的说法,就是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自我,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英雄史观的表述范例。神话中的英雄只是人们提升自我信心,获得合法性、合理性的想象,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英雄还是人民群众。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离不开对能源的利用,最初的能源就是水、风还有阳光,而电能的捕获与控制,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光能与动能,标志着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 

  今年,是中国有电130周年。而中国有电,则从上海开始。 

  那个时候,上海离世界文明只有一张纸的距离。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钨丝电灯。3年之后的清光绪五年,也就是西历1882年,在太平洋彼岸的上海,英国人立德尔招股筹白银5万两,成立了上海电气公司,一台发电机开始转动起来,上海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制造电能的城市。是年7月26日,湿热的微风贴着黄浦江江面吹来,拂动了花园里西洋女人的裙裾。电光公司在英美租界装成电灯(弧光灯)15盏,在虹口招商局、礼查饭店、公家花园等处一起放明,舞曲同时响起,洋人洋妇翩翩起舞,围观的上海市民也是一片惊呼。 

  从此,上海进入了一个光电新时代。 

  上海电气公司的建立,比全球率先使用弧光灯的法国巴黎火车站电厂晚7年,比日本东京电灯公司早5年。 

  此后,电灯在上海的大饭店、大公司、主要道路及富人住宅内安装使用。因为发电成本和电费均相当高昂,大灯每盏每礼拜收洋五元,即相当于一个普通店员的一个月收入,一般市民根本用不起。倘若光来自上帝的口谕,那么上帝是不公平的。 

  但很快,从西方大量购入大型发电器,摊薄成本,电价开始下降。1897年,南市发电厂初建,这是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电厂。 

  现在有人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才有外资的进入,并使小县城膨胀为大都市,成为中国首个发电并有电灯的城市。这种说法容易得出一个错误结论,在西方文明导入的语境下,似乎我们应该拜谢西方的入侵。假如上海没有成为租界,假如在进步文明力量的主导下,当政者能顺应世界文明潮流,革除弊政,兴办工商,对外开放,振兴经济,上海也有条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有电的城市。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纵观雷鸣电闪后的130年历史,在上海有电、用电以及节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自身的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上海电力行业的工人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 

  130年后,上海世博会前,南市发电厂完成了历史使命,熄火了,关机了,改建成未来城市馆。世博会后它转身为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大脑的启动下,它要“重新发电”了。一帮当代艺术家将通过戏剧性的手段向世人宣示:上海这座城市将捕获新的能量,并输入社会网络中,成为激活中华民族内在能量的精神脉冲。这就是今年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和预期。 

  想法很好,立意很高,表现空间也很广阔,希望艺术家完美解答这个宏大命题,而非虚晃一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上海,继续发电
一百零二岁的爷爷
筋骨彰气度 朗逸添神采
澳新剩女找男友
“免费班车”显真情
今宵灯谜
独享“机”密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上海,继续发电 2012-08-27 2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