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康健园/养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用中药时间有讲究
王佩芳
  ◆ 王佩芳

  服用中药能否奏效,除了处方是否对症,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所以合理选择服药时间,才能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

  清晨: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午前: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罗天益进一步提出,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后: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李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11点,午时:即上午11~午后1点),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睡前:一般在临睡前15~30分钟,宜服用镇静安眠药、滋养阴血药。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隔夜: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饭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饭后: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餐间: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中药服用不但要讲究适当的服药时间,还要讲究服药次数和药物的温度,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服药次数:一般来说,中药汤剂通常每天口服2次,(上午9-10点钟,下午3-4点钟,此时服用吸收较好)。但急性重病则不拘时间、次数,应根据医师的医嘱,尽快服药或频服,有的甚至可每隔1-2小时服1次,或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服药温度:大多数中药宜温服,发汗药须乘热服下以助药力,而清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但也要根据个体的差异自行掌握,如果平素脾胃虚寒,或者年老体弱,还是温服比较妥当。   

  总之,服用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服用中药前后1小时左右可以喝水,但最好不要喝咖啡、牛奶、豆浆或茶等,以免中药成分与茶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疗效。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换位思维”有益身心健康
服用中药时间有讲究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养生B02服用中药时间有讲究 2012-10-29 2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