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由本报体育部和首届市民运动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主办,嘉定区体育局、冬泳协会承办,沈坚强游泳俱乐部协办的“泳池里的欢乐”冬泳亲情场在嘉定体育馆游泳池举行,活动受到了嘉定区一批冬泳爱好者的欢迎。天气是冷的,冬泳人的心是热的。
46年坚持不懈
79岁的吴湘是嘉定区最早的一批冬泳爱好者。接触冬泳的时间,要追溯到1966年的冬天。身处特殊年代,吴湘整日郁郁寡欢,他是一名游泳爱好者,有一天和朋友闲聊时得知,外国人冬天也游泳。“我们也试试看。”就这样,在朋友的提议下,一个冬日的下午,五六个人脱了衣服,在嘉定游泳池里体验了番刺激的感觉。“顿时,我觉得自己解脱了。”吴湘回忆道。
一游,就是46年。他也见证了嘉定冬泳队伍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嘉定游泳池的改造变身。“最艰苦的时候,淋浴房就是用几块木板简易搭出来的,游完泳上来淋浴,几乎是伴随着寒风,身上的水珠都快结冰了。”
因为冬泳,吴湘的老年生活不孤独。常常随冬泳协会到外地去比赛。最令他自豪的是参加哈尔滨国际冬泳邀请赛,“在结冰的松花江上是可以开汽车的!”吴湘说,白天的户外温度只有-10℃,水温则在0℃左右,工作人员将松花江上的冰敲破后,他跟随国际冬泳好手跳入松花江。“冬泳的感觉,一个字,爽!”
53岁是“小字辈”
53岁的李军民,在嘉定冬泳爱好者中,算是“小字辈”了,但实际上,他也有近15年的冬泳泳龄。李军民练冬泳全家人都支持。每天早晨,妻子刘娣买菜回来,去看老李游泳,回家后给他端上一杯热乎乎的姜茶。“我不会游泳,但看他游泳,我自己都觉得很健康。”刘娣说。
其实,老李游泳也曾让刘娣担心过。“他下雪天也去冬泳。有一次回家,我给他洗衣服时才发现,他的棉毛裤上都是血渍。”刘娣说,由于天气干燥,皮肤在裤子上磨破了。不过,刘娣还是支持他冬泳,10多年前,他曾经被查出患有高血压,而现在,他早就和高血压说“拜拜”了。
这一次的“泳池里的欢乐”,刘娣和女儿带来了尚在襁褓中的外孙女,“看外公游得好不好。”刘娣对着外孙女说道,“希望将来,小辈能学习老李的健身观念,经常去游泳。”
首次看长辈冬泳
本次活动主打“亲情”牌,提倡让子女过来给长辈鼓掌加油递衣服。
不少子女还真是第一次亲临现场见长辈冬泳。只见入水前,大家赤着膊做各种准备活动。有的用双手自上而下擦遍全身,做按摩;有的做俯卧撑二三十下,再压压腿;有的背靠墙,撞击数十下,还有的甩甩手臂、拍打胸脯,不断大声吼叫,好让身子发热。每一次冬泳活动,都成了冬泳人的养生聚会,分享自己的养生心得。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是85岁的陆凤奎,耳聪目明,同比他小二三十岁的冬泳爱好者在一起,硬朗的身子骨一点不比他们差。
这一次活动结束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比以往更灿烂的笑容。冬泳,有人观摩了、有人加油了、有人推广了,是好事。大家都跷起大拇指,纷纷赞叹。
嘉定区游泳协会主席沈坚强说:“由于冬泳存在风险,因此每年冬泳活动都由嘉定冬泳协会统一组织,时间为每天早晨6点到7点半,有救生员监管。当然,我们更欢迎子女们多来看看,给长辈送上一份关爱。”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