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从外院转来因为气管切开出血的病人
许鹊说:“对,我之所以崇敬医务人员,就在于他们有奉献精神。”
李晓强继续他的答题:“其实,长寿是与遗传因子、生活规律、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周围环境、家庭氛围、医疗保健、空气水质有关系的。遗传因子与生俱来,受益于父母;生活规律对医务人员而言,是一道难以企及的难题,医生要24小时值班,护士要翻三班,逢到节假日,特别是遇到重大灾害,医护人员更是如上战场不顾疲惫地救死扶伤;谈到饮食习惯,因为忙于门诊病人,或忙于手术抢救,耽误就餐倒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至于精神状态,我告诉你我时常在梦中遇见手术抢救而惊醒。你如果有机会最好去问问那些上中、夜班的护士,她们也经常会在梦中惊醒,打电话到医院询问自己是否配药有误,希望接班人帮助核实,这个压力是常人难以感受的。”
许鹊说:“你们长期在高风险、超负荷状况下工作,会影响你们自己健康的。”
“谢谢你的理解。”李晓强十分感慨。
“我的问题还没问完。”许鹊调皮地说。“那就继续吧。”
许鹊把提问引向深入:“据统计,上海人的平均寿命在全国来说都是高的,可上海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习惯受影响,更重要的空气、水质都不是特别好,那怎么解释?”
“这个问题倒是挺专业的。”李晓强非常赞赏,试探地回答,“这除了和遗传因子有关外,在上海,卫生科普知识普及得比较全面,养生保健观念理解得比较扎实,就医结构设置得比较合理,这些都是有利因素。再说,合理利用压力也会有助于长寿。”
许鹊咯咯地笑了,说:“不愧是医务工作者,回答得令人满意。”话到此处,两人相视而笑。
在医院,尤其在手术室,对于HIV病毒侵袭是很难做到万无一失的,甚至可以说防不胜防。尽管在平诊手术前,可以检测HIV是否呈阳性以便预防,但HIv感染初期是很难检测得出的。如果遇到一个急诊手术,患者生命垂危,手术抢救又是分秒必争的,这时候,连初步检测的时间都没有。如果遇上艾滋病患者HIV呈强阳性,这些全身投入抢救的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几率就大增了。
钱小花、时尚李在值班时就有这么一次历险记。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外院急诊转来一位因为气管切开出血的病人,他情绪烦躁,不时挣扎,全身情况极度虚弱,医护人员好不容易让他安静下来,可他的生命体征却急转直下,不及时止住出血,患者随时可能面临死亡。
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手术刻不容缓,病人立即被送入手术室。然而,已处于严重休克状态的病人,淡漠、烦躁、挣扎交替出现,让病情变得更为复杂、凶险。
耳鼻咽喉科孙主任、麻醉科曾主任相继到场,带领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先是利用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导管重新进入气管,就在这时候,病人不断呛咳,鲜血喷出,溅在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脸上、衣服上,可这时候哪还顾得上脏,更不会在意这鲜血潜在的危害,终于,气管导管被置入患者气管。
钱小花急忙从患者静脉注入麻醉药,让他迅速进入全麻状态。耳鼻喉科医生立即在他伤口消毒、铺巾,重新打开创口,探查、止血,又重新从患者气管切口处置入气管套囊,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
等到手术结束时,已深夜十一点多了,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准备回家休息。
这时候,病房外,寒风凛冽,气温骤降,似乎预示着他们还有一场严峻的考验在等待他们。
果然,第二天病人HIV报告显示呈强阳性,具有高度传染性,这个爆炸性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一下子炸得参与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蒙了。
“这病人的血液我接触过了。”当时不少医务人员不由自主地说道。
一名年轻的耳鼻咽喉科医生伸出伤痕累累的手臂,说:“这就是昨天被他抓的,还流了不少血。”
一位年轻漂亮的护士回忆道:“昨天,他挣扎时,我全力安抚他,他喷出的鲜血溅得我脸上、白大褂都是,这可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