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宜居
董纯蕾
  董纯蕾

  又有一个国际天文团队不久前宣布了在太阳系外找到一颗“超级地球”,科学家们把和地球一样具备宜居条件的行星都称为“地球”。这次被发现的这颗矮行星质量至少是地球的7倍,所以被昵称为“超级地球”。人类对宜居行星的种种推测与想象,最大的依据无非是我们现在居住着的星球——地球。

  人们似乎越来越相信,地球并非宇宙中唯一受到眷顾的星球,能够孕育生命的环境在宇宙中比比皆是。为地球寻找“兄弟姐妹”的工作在很多国家很多学科领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一些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他们的统计研究结果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宜居行星的数量有100万亿亿颗,这个惊人的数字相当于地球海洋中全部水滴的数量,或者地球上所有沙粒的总数。

  对于成天和文字打交道的我而言,更关心的则是“宜居”二字的字面意思。仅仅具备生命产生所必需的条件就足够了吗?那些能在近100℃、有好几个大气压的海洋地壳极深处过上好日子的嗜热菌,它们的“宜居”和我们的“宜居”相差少说也有十万八千里吧。如果100万亿亿颗宜居行星上真的都有生命,这些外星生命也许会和人类一样会评选该星球上最适宜居住的地方吧——是不是和人类评选的宜居城市一样每况愈下?如果地球仅仅是宜居星球“汪洋”中平凡的一滴水,那么这“汪洋”中的其他水滴是否也和地球一样,经历着从越来越宜居到越来越不宜居的变迁呢?

  人类的宜居,对其他生命而言,很有可能是反义词。一个多星期前,2012长江淡水豚类科学考察队启程了。科考人员“盘点”江豚数量之余,仍对在长江中下游全流域再次发现“长江女神”白鳍豚的身影抱有一丝希望,期待这种在地球上已经繁衍了2500万年的生物能够在销声匿迹5年后奇迹般地重新现身。但现实是残酷的,不要说在2007年就被宣告功能性灭绝的白鳍豚,就连江豚也逐渐步其后尘,野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少。被视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旗舰物种的长江江豚,现在甚至比大熊猫还稀罕。

  和以憨态吸引人的大熊猫不一样,江豚最迷人的是它的微笑。它和人类同是哺乳动物,它亲切的微笑常常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它可以和你对话,懂你的心里话。我们和它们的宜居,难道就不能得兼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深度报道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美丽中国不容“候鸟杀手”横行
宜居
愿医学院多出“耻收红包”的好医生
媒体视点
如此“嫩”模
孩子的理想为何见“跌停板”
不跟风不盲从成为网络精神
新民晚报评论A04宜居 2012-11-20 2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