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跟风不盲从成为网络精神
何小手
  何小手

  近来,“正能量”这个词颇为流行,它形容积极向上的人或事。网民创造了这个词,并乐于通过网络分享周围的正能量。普通人微不足道的善心,生活中恪尽职守的正常表现,都可能被纳入正能量的范畴。正能量现象背后透露着人的朴实与本真,网络在传播此类现象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感性的社交环境,容易获得彼此的共鸣。

  天涯社区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帖子,主题是写下那些去世的朋友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回复中,不乏让人唏嘘的个人记忆。随着越来越多网友加入讨论,话题最终升华为“珍爱生命”的正能量。类似的现象经常出现在传统论坛/BBS上,今年2月,抗癌女漫画家熊顿以漫画的形式,向天涯网友讲述自己抗癌的经历,这位充满才情的女漫画家,曾励志要在康复后画“滚蛋啦,肿瘤君”。其乐观精神激励了无数网民,而熊顿个人的命运,也为网友所牵挂。

  网络见证了漫画家的乐观与才情,也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当熊顿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中传播,陌生的人们为之祝福。这是网络文化温馨的一面,熊顿展现给网友的生命历程,其命运的曲折变化,化作一幅幅沁人心脾的漫画,留给生人以无限感叹。

  网络传播正能量,同时也是批评负能量的利器。其中不仅有爆料和揭秘,还有各种专业的判断。这些天,浙江媒体《今日早报》头版刊登的照片饱受质疑,“@报纸观察”通过版面分析,证实了摆拍真相,其微博被转发两万多次。这次摆拍事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浙报集团随后道歉。如此具有技术含量的揭发摆拍至今尚不多见,难怪“@人民日报”在其每天的“你好,明天”微评专栏中对此也展开点评,提示警醒“对媚上邀功、投机取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

  其实,过去不乏网友提及并批评媒体的摆拍现象,网友之所以不会气急败坏,是因为所罗列的现象缺乏说服力,甚至其中包括个人的构陷。随着网络作用的凸显,网民也对其负面效应充满警惕,话必有据,不跟风、不盲从,对公众人物持有谨慎的怀疑态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网络精神。如今,当充分的证据证明了摆拍事实,它必然会受到舆论的一致批评。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友,尤其是知识分子,显示了较高水准的公共关怀。然而公共关怀就如同无偿献血,虽为无偿,却也暗含关怀的互动,授人以花,手有余香,献花人可贵,与此同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收花人也会谨记。这些天,作家马原在云南被打,当事人继而通过网络向网友求援,这位先锋作家随即成为舆论话题。在一致谴责暴行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作家秉持一定的公共关怀,恰是其立足文坛、成为公众人物的前提之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深度报道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美丽中国不容“候鸟杀手”横行
宜居
愿医学院多出“耻收红包”的好医生
媒体视点
如此“嫩”模
孩子的理想为何见“跌停板”
不跟风不盲从成为网络精神
新民晚报评论A04不跟风不盲从成为网络精神 2012-11-20 2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