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读者来信提出疑问——~~~
本报读者来信提出疑问——~~~
本报读者来信提出疑问——~~~
本报读者来信提出疑问——~~~
本报读者来信提出疑问——~~~
本报读者来信提出疑问——~~~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读者来信提出疑问——
“两个世纪改造火星”可能吗
游本凤
  笔者读了9月1日新民晚报A3版上刊登的《改造火星,人类要花两个世纪》一文,作为一个航天工作者,对此观点我有点质疑。

  文章引用了我国探月工程首席专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在第57期院士沙龙上的发言,他认为,估计人类要花上两个世纪才能完成火星改造,并分析说:改造火星首先要解决两个科学技术问题,一是想办法提高火星表面温度;二是增加大气浓度、改变大气成分。人类通过几个世纪的卓越努力,可以将贫瘠的火星改造成一个拥有蔚蓝天空、绿色草原、蓝色湖泊和生态友好的新世界……

  人类利用两个世纪就能将一个完全没有生命、没有空气、没有水源、冷热温差极大,距离地球最远将近4亿公里的不毛星球,改造成“拥有蔚蓝天空、绿色草原、蓝色湖泊和生态友好的新世界”,这可能吗?我想,做不到。

  人类赴火星一个单程就要260天左右,来回则需要520天左右。去年俄罗斯搞了一个火星-500行动,模拟太空和火星环境进行全程探“火”。但那毕竟是“纸面”文章,人类要真正登临火星,道路还十分漫长。

  按照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登火星都那么困难,别说改造火星了。即使人类登上了火星,但对于改造火星这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几个航天员顶什么用?航天员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在火星上生存的问题,其次是进行适量的科学考察并尽快返回。真不知道航天员拿什么来提高火星表面的温度?又拿什么来增加火星的大气浓度和改变大气成分?而要达到改造整个火星的目的,使之成为“蔚蓝天空、绿色草原、蓝色湖泊……”可能吗?

  正如在那期院士沙龙中上海航天局的孙敬良院士所言:地球人当前最要紧的,是把我们地球上的事情干好!

  上海航天报  游本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深度报道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除了获奖门槛 新增校长推荐
市儿童医院牵手普陀四家医院
重评奖轻科普 重结果轻过程
工程大展示师生创意
“两个世纪改造火星”可能吗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6“两个世纪改造火星”可能吗 2012-11-20 2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