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裳先生琐事
躲斋
黄裳先生
  ◆躲斋

  【作者简介】

  躲斋 真名姜铭,笔名还有“羊休”等等。生于193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长期从事教育,并主要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美学、艺术五大门类的研究。已出版《乱花漫拈》《劫后书忆》《建筑摄影》《中国戏剧史导读》等著作。

  九月六日报载,黄裳先生走了,甚觉意外。转而一想,九十四岁了,毕竟高龄,似亦自然。但又不禁忆起先生的琐事来。 

  我与先生见过多次面,却从来没有讲过一句话,而且都在许姬传先生的家里。那是在五十年代初,去今已六十年。彼时黄裳不过三十多岁,在文汇报社工作,为了连载梅兰芳口述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常去许姬传先生处,所谈皆为这部书稿。我那时年不足二十,属于小辈,只有在旁倾听的份,自然不容插话。有一次,我刚跨进重庆北路咸益里许家的门,黄裳先生正告辞出来,对我点了一下头,就匆匆地走了。等到我进入客堂坐定,许先生的长子国屏对我说:“今天黄裳是特地来致歉的,非常诚恳。”我颇惊讶,问,为什么?他说:“《舞台生活四十年》要腰斩了,所以来道歉,不过,似乎有点言不由衷。”所谓“腰斩”,是业内的行话,意思即是不再连载,中止了。这事让黄裳非常难堪,也十分尴尬,因为在《文汇报》上刊登《舞台生活四十年》,是他亲自向许先生约的,现在要中断,很对不起许。这中间有许多说不清的情弯理曲,黄裳曾力争,奈何上面的“决定”已下达,无法改变,而黄裳又不能对许直言,只能“言不由衷”地来致歉。但许先生深通人情,能体谅黄裳的难处,遂以并不介意的姿态作答。这些,都是国屏告诉我的,然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二件琐事,是关于《猎人日记》。有一天,在许先生的书桌上见到一小方宣纸,上面写着四个端正的楷书:“猎人日记”。墨迹未干,晾着。许先生不在,我怕被风吹了,就拿起一个镇纸压上,同时端详那四个字。这时,许先生进来了,见我认真地在端详,就随口问:“还可以吗?”我立即回答:“太好了,我还是第一次见您写楷书,以往您老只写行书,怎么忽然写起楷书来了?”“这是为黄裳写的。他翻译了本小说,要我写个书名。”我说:“原来这样。不过,《猎人日记》不是早有了耿济之的译本,何必再译呢?”许先生笑笑,说:“这就不必多问了。我只是应他之请,写个书名罢了。”隔不了几天,黄裳亲自到许家取了去。碰巧,那天我又和他相遇,也只点了点头,没讲一句话。后来出版的书上,那书名果然就是许先生的手迹,黄裳仍是亲自到许家去送书,作为答谢。 

  以后,我就再没有见过黄裳,却读了他的不少书,包括《猎人日记》,觉得他的译本自有特色,比耿译流畅。只是我更注意他的论著,先是《〈西厢记〉与〈白蛇传〉》、《旧戏新谈》,接着是杂文《惊弦集》,发人深思;之后是许多书话,如《翠墨集》、《珠还记幸》、《榆下说书》,直到近来的《来燕榭书跋》。我爱读他的书话,尤其是《跋》,似乎信手拈来,漫不经心,然隽永如晚明小品,字里行间,满溢爱书者的情怀,沁人肺腑。窃以为他的书话,唐弢以来,无人过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目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我所认识的曹禺
黄裳先生琐事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记忆B07黄裳先生琐事 2012-12-09 2 2012年12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