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马真有点神奇
2012年7月,我带着广西巴马县甲篆乡弄六小学3名四年级的学生来到上海,回沪参加一个“星期日学校”课程,主题是参观东方明珠电视塔。这是一次爱心人士捐助的活动。
大山里的孩子从没离开过家门,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当我带着他们乘上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极速电梯,用了40秒钟,来到263米高的观光球上时,几个孩子兴奋得手舞足蹈。他们透过高倍望远镜瞭望黄浦江和上海繁华壮观的景色……这时,一个女孩突然趴在栏杆上哭了起来。我问她为什么哭,她哽咽着对我说:“邱老师,我现在才知道,在我们中国还有一个叫上海的地方……”
一瞬间,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爱怜地抚摸着小女孩的头,两年中的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2010年的夏季,我还在虹桥社区学校担任专职书法老师。由于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我面容憔悴,身心疲惫。一位朋友得知后给我支招:“去巴马呀!那里山水秀美,空气清新,是养病的最佳胜地。”朋友说,那个地方有点神奇。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搜索朋友津津乐道的这个地方。
原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广西,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这里人们的饮用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当地人说,巴马的山泉水,从山洞里打出来,放上一年,水也不会变质。
巴马人的长寿与优质的盘阳河水密切相关,并且健康的百岁老人大多集中在盘阳河两岸的村寨,所以全长145公里的盘阳河被称为“长寿河”。另外,巴马空气中极高的负氧离子含量,也使这里成为人们多“长寿”的主要原因。
真是有点神奇哎!也许,对我的沉疴也会有效吧?被疾病折磨多年,我太渴望健康了,我决定去巴马!
放暑假前一周,我向社区学校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校领导虽然有些不舍,但考虑到我备受疾病煎熬的状况就应允了。
(2)书声琅琅缺图书
2010年的9月初,我来到了养病目的地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
坡月村是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四面被崇山峻岭环抱,民风淳朴。也许是声名远播的缘故,虽然村子不大,但来自五湖四海养病的病号却不少。
我向村民租下一间三楼的四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每天,我到附近的集市买点小菜,自己烧自己吃。闲时,就在这天然大氧吧散散步。经过半个多月,我觉得精神好了许多,竟像脱胎换骨换了一个人似的。那天,我特地坐车到20多公里外的乡卫生院去检查。一测血糖值,真神了:原来高居不下的血糖值竟像股票指数一样由红翻绿,狂泻不止,由9.7猛跌到4.7!我赶紧打电话给妻子报告喜讯。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早晨,我想,来坡月村已有半个多月,但只是在附近小兜兜,如此大好河山岂可辜负?我决定放飞心情,远足一次,也试试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两旁的植物迎着阳光惬意地怒放,空气里弥漫着花草的清香。不知不觉,我就走了二三个小时,来到了半山腰。此时真有点累了。正想打回票,一阵琅琅的读书声随微风隐隐传来。兴许是曾经做过老师吧,这读书声有天然的吸引力,我循着读书声走去。
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我沉默了。这是一所乡办的六年制的完全小学,叫坡月小学。一栋两层楼里,每间教室的窗户都是没有玻璃窗的。探头往教室里看,学生的课桌椅也都是“杂牌军”,缺胳膊少腿。正当我想探个究竟,从隔壁走出一位中年男人。他和蔼地问我:“同志,你找谁?”我赶紧自报家门,说自己是从上海来这里养病的,因为曾经做过教师,所以对学校有特殊的感情。通过交谈,我知道这位憨厚的中年汉子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名叫韦德,是壮族人。
韦校长一边热情地领我参观破旧不堪的校舍,一边向我介绍:学校现有学生四百多人,教师有十多人。参观完毕,我问:“你的办公室呢?”他腼腆地笑道:“学校太穷了,我和其他十多个老师在一起办公。”原来,那间二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就是教师办公室,里边放着五六张学生课桌。或许老师们嫌课桌太矮,因此每张桌子的四个脚都用几块石头垫高了。墙壁上开了一个方孔,算是窗子,用一块旧布遮风挡雨。
学校如此简陋,但有一个问题我还想问:“有没有图书室?”韦校长叹了一囗气道:“学生和老师都有这个愿望,但乡里经费非常紧张,所以图书室一直没能建立起来。”
我沉默了。良久,我握住了韦校长的手,语气坚定地对他说:“图书室,我帮你们建!”
(3)设摊募捐又“淘宝”
我不能“容忍”孩子们没有图书室。一言既出,我一定要兑现诺言。
2011年1月,我回到了阔别数月的上海,便立即开始募捐工作。为了让人们对坡月小学有感性的认识,我掏钱请广告公司做了一块高1.5米、宽1米的宣传展板,上面有坡月村的介绍,还有学生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的照片。那天下午3点,我来到一个小学门囗设摊募捐图书。我选择在小学门口设摊,是因为现在城市的小学生都有许多看过的旧书,正可以支援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们。
我刚刚支起广告牌,门卫室的保安就“发现了情况”,立刻从房间里冲出来,指着我声色俱厉道:“学校门口不准设摊!走走走……”我忙跟他解释:这是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募集书籍,并不是设摊做生意……但那位保安大约是“职责在身”,并不听我的解释,而是眉毛一挑就对我大吼……(话语不雅,就不照录了。)
受此侮辱,我简直“热血沸腾”。幸好巴马的好山好水给了足够的正能量,我才没跟他多计较。不能在校门口这个“黄金地段”摆摊,就到新村大门旁去摆吧,那是学生们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
学校放学了,许多家长来接孩子,我的摊点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两位同学路过我的摊前,看了宣传板后,各自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递给我,说:“叔叔,你做得对!明天我们发动班级里的同学都来捐书。”我心里好热乎啊!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路过我的摊前,看完介绍又打量我,然后拍拍我的肩膀留下一句“明天我来捐书”。还有一位来接孩子的妈妈,看了介绍后,取出100元钱塞到我手里,动情地说:“我也是从山区出来的,那边的情况我知道,请你为他们挑点书。”
接连3天我在新村门口摆摊,总共收到各类书籍三百多本,可算旗开得胜。有一位中年男子在三天时间里,一直在我的摊前晃荡,当最后一天将收摊时,他终于开口了:“你真的能将这些书籍带给山区里的孩子?”我呵呵笑道:“你把家庭地址告诉我,到时我把捐赠的照片发给你看!”那男子听罢立刻甩下一句:“你等着!”不多会儿,他就从家里拿来一捆扎得结结实实的书籍交到我手中,那眼神表达出一种信任和嘱托!
建立一个图书室,三百多本书显然不够,于是我又自掏腰包满大街寻找回收废品的人。找到一个,就从他的“收获”中再“淘宝”,这样陆陆续续又买回二百多本旧书刊。
2011年的3月,肩负着好心人的信任与重托,我身上背了6只大包,两只手各拉着一辆两轮行李车,脖子上还吊着一只大包,艰难地登上了去广西南宁的火车。
回到巴马,我分批将五百多本书刊送到了坡月小学。到坡月小学要爬3小时的山路,每次,我或用包装,或用背篓,可以运送一百多本书。
3月8日,那一天至今让我难忘。坡月小学像过节那般热闹,就在这天,坡月小学建校以来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图书室。当我弯下身接受少先队员为我佩戴鲜艳的红领巾时,我的心中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
当然啦,我也给那位中年男子寄去了孩子们看书刊的照片。
(4)每人一勺炖猪肉
坡月小学的图书室建成后,我又想:巴马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10个乡,像坡月小学这样没有图书室的学校肯定还有不少。于是,我又像侦察兵一样,四处打探需要帮助的学校。
有一次和村民闲聊,他们问我:“西山乡的弄六小学你去过没有?那可是我们巴马县唯一一所把学校建在悬崖顶上的小学。”这个“情报”让我兴奋,我又有活干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了干粮就去那所悬崖顶上的小学。陡峭的小路宽度仅一米左右,坎坷不平,稍有闪失便会坠入幽深的山谷。
约摸用了一小时,我终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山顶。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接待了我。
弄六小学共有42名学生,只有一至二两个年级。学校有三间破烂不堪的平房,一间是教师的卧室兼办公室,另一间是教室。一年级上课的时候,二年级就做作业,还有一间就是孩子们的宿舍。那位接待我的女同志姓卢,既是这所小学的校长,又是唯一的“全课教师”。
山里空气潮湿,三间未粉刷过的土坯屋子墙壁湿漉漉的。学生的课桌椅大都破旧不堪。因为没钱买玻璃,所以“窗户”就用旧布遮挡。因为在山顶,也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只能靠水窖盛的雨水。
弄六小学的学生多来自瑶族家庭。为了养家糊口,学生的父母多半在外打工。因为贫穷,孩子们格外懂事,特别能吃苦。小小年纪便会操持家务、照顾弟妹。在昏暗的教室里,我看到孩子们手里攥着一小截铅笔头认真在做作业。孩子们的生活十分清苦。每天自己带米来学校蒸饭,下饭菜就是盐水煮黄豆。看着这样的情形,我心里难受。下山以后,我坐车赶到县城,为弄六小学全体学生买了铅笔盒和笔袋,还为孩子们买了半头猪改善伙食。我还告诉孩子们,一定为他们建立一个图书室!
猪肉送上山那天,学校炖了一大锅肉,吃饭时,在每人的蒸饭上扣一大勺炖猪肉。孩子们蹲在地上,吃得那个香啊!有孩子对我说:“过年还没吃这么多肉呢!”
(5)四处“化缘”收获丰
我再次回到上海,四处“化缘”。从朋友那里,募集到一百余册图书。远远不够,得再想办法。对了,去图书馆碰碰运气。
那天我带着坡月小学和弄六小学的照片来到闵行区图书馆。馆长知道我的来意后,握住我的手深情地说:“你奉献爱心的善举令人钦佩,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你!”闵行区图书馆捐了一千本课外读物,并承诺和我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
有朋友听说我正为巴马山区的孩子们募集书籍,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区文化局长。局长也是个热心肠,立即和区图书馆联系,区图书馆答应捐一千本各类图书。
我的收获越来越大。那晚,我奔波一天回到家,翻开新民晚报,其中一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这条新闻的标题是:“上海十佳金爱心评选”活动开始……我顿生灵感,何不给这些有爱心的学生写封信,让他们也参与到为山区学校募集图书的爱心事业中来?我立即给十几个候选人写了信。没多久,就收到4位学生的回信。其中在闸北区青云中学上初一的女生陈彦颖成了我忠实的加盟者。
她收到我的信后,立刻展开了“搜书行动”。她和我所见略同,将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定为目标。她给十多家图书馆打电话问询。她的妈妈吴女士为了让人家相信女儿的善行,特地找到评选“金爱心学生”的主办单位,请他们开介绍信支持女儿的行动。由于有了“尚方宝剑”,陈彦颖一路绿灯。
没过几天,喜讯传来:虹口区图书馆和闸北区图书馆都表示愿意捐献书刊。我赶紧去两家图书馆联系。闸北区图书馆捐了500本图书。虹口区图书馆的领导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幸亏陈彦颖同学的电话来得及时,我馆正在搬迁,如果再晚个一两天,部分图书就被处理掉了。就这样,我们又“抢救”回三千多本图书。
为了装这批图书,我去九星市场买了三十多只大纸板箱。然后和陈彦颖及6名志愿者花了整整两天,将书整理、打包,然后我又花了2700元通过物流公司将几千本图书运往巴马县城。
(6)爱心路上支持多
书运到巴马县城了,更难的是要将这批书搬上悬崖顶上的弄六小学。我只能像蚂蚁搬家似的每次用登山包装一百多本书背上山。有一次,我背着包一步一喘气地沿着石阶向上爬,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模糊了我的双眼。到了一处稍平的地方,我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擦擦汗,我又前行。刚挪了地方,就听一阵巨大的轰鸣裹挟着尘土自上呼啸而来!我赶紧疾行几步,回头一看:尘烟渐歇后,我刚才休息处已被一块巨大的滚石和泥土完全埋没,已然成为一个一人多高的小山包!差一点,这就成了我的坟包了!因为巴马是喀斯特地貌,大大小小的塌方是家常便饭,而我这次居然就碰上了。
我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拓展。有一次,我去屏东小学、兴仁小学联系建立学生图书室和教师图书室的事,得知他们学校至今没有一台电脑和彩电。趁回上海办事的机会,我把这个信息在朋友圈内进行了通报。不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解囊相助,反响特别热烈。我捧着浸润着众多好心人的善款为两所小学购置了10台电脑、10台彩电,还为他们带去了社会各界捐献的30大袋旧衣服。
在爱心之路上,我得到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的支持与帮助,不可一一尽数,在此我谨向他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这其中也有我在美国工作的哥哥。这么多年来他许多次“借钱”给我。他知道我是还不起的,但每当我需要时,他还是慷慨解囊相助。我在巴马获得了健康,也在巴马收获了爱心!我感恩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