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店中的“第一”即将“回归”,让市民对号码店怀旧不已。计划经济年代,上海不少店铺都按“一、二、三、四”的序号排列。如今,按序排列的“号码店”渐渐淡出,随之涌现的是新的号码店……
旧号码 渐渐淡化
计划经济时代,号码店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当年的粮食店、油酱店、食品店、医药店、五金店、百货店,大多按“一、二、三、四……”的序号排列下去。
如今,申城号码店中的“龙头第一店”———第一百货,依旧牢牢扎根在南京路上,并引进餐饮、影院、银行,成为一家多功能、多元化的综合性百货商店,是市民和海内外游客的“购物天堂”。第一医药商店年销售额始终名列中国单体零售药房年销售额榜首。
随着时代的发展,号码店渐渐消失。过去上海有名的第一至第十百货店,仍坚守的除了第一百货外,还有徐家汇的第六百货,其余的渐渐淡出。有的仍在经营百货业,却换了新字号,如淮海路上原来的第二百货,如今名号“永新百货”;南京路上的第十百货,如今叫“永安百货”。
新号码 创意无穷
旧的号码店淡出市民的生活,新的号码店逐渐涌现。外滩3号、6号、18号、淮海路796历峰双墅……一个门牌号,就是上海历史保护建筑成功保护开发利用的典型。有的成了沪上高端百货、时尚餐饮的地标。华狮688虽是新建筑,但以门号为店名,已成为淮海路时尚新地标。
有的号码店标示营业时间。最近亮相的“早陆晚玖”店,直白告示从“早六”到“晚九”供应一日三餐。
老厂房“变身”创意园区,每一个园区都有一个创意名字,其中不少是“数字”,有沿用原址门牌号的,如8号桥,就在建国中路8号;2577创意大院由龙华路2577号昔日的枪炮局演变而来。也有来自老企业的开业年号,如1933老场坊,是1933年建造的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变身而来。
特约通讯员 杨济诗 孙霞琴 本报记者 沈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