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大姐、王大姐是墅园相亲会工作人员,肚子里装了一箩筐的相亲故事。她们说,眼下,杭城男女婚恋观特征变化十分明显,地域观念在杭城男性择偶中已不是主导因素,不少杭州男孩更愿意娶外地女孩;而杭州女孩择偶上地域观根深蒂固,依旧是非杭州男不嫁。
杭州男喜欢外地女孩
35岁的周先生,杭州人,金融系统工作,父亲办公司,母亲是金融部门高管。周先生的外貌、身高条件都不错,却一直没女朋友。家人却觉得他情商不高,不会找对象。尤其是周先生的爸爸很着急,偷偷替儿子在墅园相亲会报了名。
墅园相亲会楼大姐给周先生推荐了3位年纪相仿、才貌出众的姑娘,都是大学本科学历以上,2位是杭州人,1位是外地人。经过几次接触,周先生相中了小他8岁的金华姑娘,舍弃了2位条件优越的杭州女孩。
楼大姐有点不解。周先生道出了个中原由:“杭州女孩尤其条件好一点的比较强势。”
他说了一些相亲过程中的细节:吃饭时,在饭店点了一条石斑鱼,杭州女孩嘴巴刁,觉得鱼不太新鲜,虎着脸质问服务员,滔滔不绝,一点不顾及对面坐着的周先生面子;而另一个杭州姑娘去哪里吃饭,要不要看电影,哪里逛街,全是顾及自己的感受,不太考虑对方的喜好和感觉。
周先生喜欢上的外地女孩,“温柔体贴,小鸟依人,更像个女孩子。”自然博得他的喜爱。现在,双方家长都见过面,据说,准备在明年春节结婚。
楼大姐说,相亲会上不时会碰到像周先生这样优质杭州男,他们选女朋友都有三点共性:年轻漂亮,至少要顺眼;思想单纯,熟女被排除在外;家庭背景清爽。
杭州女非杭籍男不嫁
来相亲的都是女多男少,为什么?一个是大环境的原因,全国大城市职场白领里,也是男少女多。
王大姐说,在杭州还有一些本地特点加剧了这种不平衡,比如,“杭州优质女是非杭州男不嫁,‘凤凰男’、外省人士、无车无房的不入眼。”这种风气在杭城“丈母娘”身上尤盛。
来自墅园相亲会的有这么一个杭州姑娘,姓白,身高一米六多点,不胖不瘦,白白净净,在中学做老师,爸爸是公务员,家里有房有车。眼瞅女儿到了二十八岁年纪,还没有婆家,父母是急得到处托人介绍,还常常跑相亲会亲自寻觅“乘龙快婿”。
相亲会挑了几个条件不错的小伙子,却都被白姑娘的妈妈给否定了,“这个是衢州的,不行,家里经济情况太差,那个是山东的,也不行,路太远了。”白姑娘的妈妈一再要求“我女儿一定要嫁给杭州人,门当户对的杭州男。”就因为这么选来选去,白姑娘一直挑不到满意的对象,到现在还单着。
为什么一定要嫁给杭州男?白姑娘的妈妈给出了答案,这在杭州女方家庭里还是比较普遍的观念:“首先杭州本地人的话,生活习惯、乡土风俗容易一致,方便沟通。如果嫁给外地的,尤其老家在省外的,婚后接待各种亲友来杭游玩或看病啥,家里就成旅行社了,过年过节小夫妻还得千里奔波回老家,十分不方便。”
现在都说“凤凰男”很不错,生于农村,奋发图强,在城市闯下一片天地。可是,在杭州丈母娘心目中,“凤凰男”同样不受欢迎。“家里是农村的,也不能资助儿子在城市买房,甚至帮忙付首付,孩子成家立业该多累。还有男方父母没个劳保、医保什么的,小两口以后的负担也会太重。”
黄群 魏皓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