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海宁,一位有心的老人曾每天骑着自行车,背着相机,在潮乡大地寻访老石桥。6年来,他共骑行7800余公里,踏遍200多个行政村(社区),为300多座老石桥拍摄照片并搜集采写了15万余字的相关史料。遍访潮乡老石桥
对潮乡老石桥情有独钟的这位老人叫袁建华,今年81岁,是海宁地税部门的一名退休干部。记者近日来到袁建华的家中,见到了新出版的《海宁石桥》,并听他介绍了6年来寻访老石桥的故事。
“2006年,我刚学摄影,就有要为老石桥拍照的想法。相比花鸟山水,我觉得老石桥不仅有独特的构造,更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这些东西也越来越少。”袁建华回忆说,当年,他的第一冲动就是为50座老石桥拍下最精美的照片,但当他把想法告知海宁的一位老摄影家时,却引来质疑,“那位老师听后难以置信地对我说,我们海宁还有50座老石桥吗?我说拍拍看。没料想这6年下来,竟拍了300多座!”
外出拍摄是件辛苦差事,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袁建华告诉记者,寻访老石桥的那些日子,他骑着自行车、背着相机,“常常一大早出门,到了下午或晚上才回来,如果回来得早,就在图书馆查资料,完善补充采访内容,时间过得真快,6年飞快地过去,我把能访的老石桥也基本访完了!”
骑坏3辆自行车
据袁建华自己统计,在这6年里,他共骑行7800余公里,踏遍海宁12个镇(街道)的225个行政村(社区),“骑坏3辆自行车,换了3部相机,终于到访这300多座老石桥。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也经历了一些艰辛,遭受过一些误解,但最终收获了快乐!”
“我出门拍摄老石桥,不只是拍几张令自己满意的照片,还会认真测量每一座石桥的尺寸,记录桥上的花纹和文字,向周围群众打听它的历史和传说。”袁建华说,“有时外出会中暑,有时在半路上会被淋成‘落汤鸡’,最难忘的还是拍摄众安桥的情景,当时为了让拍摄角度更完美,我在桥下不小心踩进一个陷阱,半个身子陷进泥里,后来多亏好心人帮忙,要不真没命了!”
袁建华说:“刚开始,有人问我,这么大年纪在图什么?我说我退休工资都用不完,还图什么,不就图个生活乐趣。外出拍桥虽辛苦,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编辑出版《海宁石桥》
记者从海宁市档案部门获悉,在水域发达的海宁,历史上桥梁众多,《海宁州志稿》就选择性地收录了海宁境内258座类型不同的老石桥和木桥;海宁交通局在上世纪90年代修志时曾统计,截至1965年,海宁境内的民间桥梁就有3141座,其中石桥2124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桥大部分已消失。
海宁市档案局有关人士表示,袁建华老人几乎拍摄了所有现存的老石桥,精神可嘉。据悉,海宁市档案局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已编辑出版了《海宁石桥》,此书还入选“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系列”。
通讯员 陈强 特约记者 陶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