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职场方圆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站在你身边 你却在玩手机
施淑洪
插图 贺信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自从数码产品盛行后,这句话就成了抱怨数码产品造成人际隔阂的最经典吐槽。

  智能手机填补了碎片时间,但也给人际交流带来负面影响。美国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的次数高达34次。频繁、长期的低头动作,导致“低头族”比常人更容易遭受脖颈问题的困扰。

  你身边有“低头族”吗?怎样才能让“低头族”抬起头来?

  诧异于“懒人支架”

  花眼 (文员)

  “你有一条新私信”,正在书房里工作,微博上弹出一个对话框提醒。打开一看,原来是老公发来的友情提醒:“结束工作,休息休息。”我晕,老公就在门外的客厅里看美剧,要说话吼一嗓子就行,还要上微博发私信?

  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一对夫妻在家里一人抱一台电脑,老公想喝水,就在MSN上跟老婆说:“亲爱的,帮我泡杯茶。”我当时还挺庆幸,我们家就一台电脑,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没想到,iPad的出现很快改变了现状,我们也开始一人抱着一台电脑各忙各的,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大部分时间,还是分别待在一间屋子里。一整晚,打照面的时间都不多,更别说交流了。有时躺在床上了,才想起夫妻俩今天还没怎么聊过天呢,赶紧补课。无奈瞌睡虫袭来,聊不了几句,就眼皮打架,沉沉睡去了。

  如今家里有几台电脑很平常,再加上还有手机可以玩、有电视可以看。所以,像我们夫妻俩这样没时间聊天的家人恐怕不在少数。

  不止是在家里,在其他场合,类似情况也很多。

  比如开会,过去单位开大会,走进会场的人一人拿一张报纸,或者胳肢窝夹本书,现在则是一人夹一块平板电脑,或者揣上一枚手机。开会时,台子上领导讲得唾沫横飞,台下同志们把“水果”切得汁水四溅。

  又比如乘公交车和地铁,年轻人走进车厢,很自然地就会从兜里掏出一个数码产品,听音乐的听音乐,刷微博的刷微博,看电视剧的看电视剧,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有了这些电子产品“消磨时间”固然很好,但也有许多副作用。首先是信息依赖症,就说此时此刻吧,我一方面在码字,一方面又开着微博,隔上几分钟就要刷新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的新帖。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没看到什么特别的帖子,却习惯成自然,不经常看看微博就觉得少了一点什么。

  看数码屏,常人的第一反应自然都是低头看。然而,居然有神人造出了抬头看的神器——iPad床上支架。这个支架是我在微博上看到的,说是一个老公为热爱“躺在床上看电影”的妻子设计了一个安装在床背上的支架,不仅可以让妻子正常躺卧在床上看屏幕,还具备充电、转动屏幕等细节功能。

  看到图片,我顿时膜拜了——想不到居然还有人为四肢健全的懒婆娘设计这种支架,这应该是推荐给瘫痪在床者使用才对吧。接下来,这位设计达人是不是还要给老婆大人设计一些新的支架,让她在床上完成吃饭、如厕、办公等各种事情,再也不必下床呢?这种“科技进步”,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何以解囧 唯有手机

  羽小然 (房产策划)

  “低头族”最多的地方,非地铁及公交车上莫属。

  上班路上,回家途中,人们在车上挤成一根根直立的金针菇。见缝插脚抢得一席之地后,眼光却无处安放,前后左右不超过十公分处,皆是脖颈脑瓜,距离太近甚至可清晰看到人家脑袋上的点点头屑。漫漫公交路如何打发?标准答案第一条:将自己右手用力抽出,艰难伸进裤兜里,摸手机,紧贴着身体举到眼前,打开,上网。

  转瞬间,世界一片开阔。

  手掌握住机身,手机灵活触动,可与各路朋友天高海阔指点江山,可登录微博抒发脑中万丈豪情,可下载电子书穿越万水千山浏览古今中外……此时节,身边挨挨挤挤人群化为虚无,耳边说话咳嗽声声与自己无关。无比拥挤公交路上,幸好有手机忠诚陪伴。

  这个时候,做个手机“低头族”,是最明智最合意的选择。

  所以你会看到,最拥挤时分的公交、地铁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低着头,心无旁骛和自己的手机死磕。嘿嘿傻乐的,紧锁双眉的,个个陶醉其中,表情不一而足。

  以上情景实非夸张,我周围朋友同事中,以地铁、公交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我曾问其中不止一人:途中如何打发时间?回答基本一致:拿手机,上网。

  经常“低头”容易导致颈椎病?是的,我知道;过多“低头”极易引发头发晕?OK,I know!但是,拥挤的公交地铁里,上有片瓦,下仅立锥;手无多余安放之处,眼无清净可看之景,何以解囧?唯有手机啦。

  不得不“抬头”

  晓果 (会计师)

  那次出差,我坐在前排,半闭眼,偶尔扫眼大巴车上放的电影。偶一回头,发现看者寥寥,几乎每个人都在低头看手机,有听音乐的,有看电子书的,还有人两手并用,飞快地摁键盘。总之,全沉浸在各自手机营造出来的小世界里。

  我不由得感慨,手机,真是这个时代了不起的发明!

  回到家准备给包包“减负”。第一要保留的物品,不是钱包,也不是钥匙,而是——手机。只要有手机,就能第一时间找到送钱包和钥匙的人。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与外界的联系,让你不至于成为茫茫人海里的孤岛。

  手机早已“一机多用”。以我自己为例:早上的Morning call(叫醒服务)是手机发出的。一睁眼,先看天气预报,再顺手刷个微博,看看刚出炉的新鲜事;上班路上,塞个耳机,听听有声书;遇见好玩的事儿,来个街拍;公司网络设限,咱用手机开个小差,和网友们互动……哪天不慎没带手机,感觉时间凭空多一大截,踏实感也一并丧失。

  估计跟我一样的,不在少数。我就见过情侣上街,女的只管低头看手机,任由男的拉着她的胳膊,穿行在人群中。有回我停车在路边等人,一抬头,看见后视镜里,一女孩骑着自行车朝我车子撞来,顿时车内车外齐齐传出尖叫声——她眼里只有手机,连静止的汽车都没看见,这该有多危险啊!

  单位体检,拍片结果显示我第五节颈椎增生严重——早已预料到是这个结果。我过去奉行精神愉快第一的原则,并不以为然。但当我咨询完医生,路过外科病房时,那些打着石膏躺着的病人让我惊心。医生说,我的颈椎发展下去,早晚得做手术磨去骨刺;还有我经常失眠,那是因为手机屏幕发出的光,影响了大脑中褪黑素的分泌。

  我果断地弃用了“爱疯”,买了一款最简单、功能最少的手机,只要能打电话就好,我想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练瑜珈的朋友教了我一招,其中有个动作,就是抬头,努力向后仰。我那可怜的颈椎,动不动就发出“咔啦”声——人未老,骨已伤,真让人伤心。

  同事从网上团购了一种颈椎牵引器,那天我从外面回来,刚好工间操休息,看见每人都戴了一个,箍在脖子上,头不得不高高抬着。天呐,我以为误进了康复中心。

  别给小学生配手机

  倪剑 (咨询师)

  朋友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前段时间老说头晕眼花。带去医院检查,一查吓一跳!检查结果说孩子近视400度,还有中度颈椎病,这不是通常中老年人的毛病吗?

  问医生怎么会这样?医生说要问你们自己。孩子是不是经常低着头玩手机?是否一玩就连续玩很久?朋友想想,确实是的。孩子迷恋手机,喊他吃饭和睡觉时,手机都经常捧在手上。尤其是放暑假那两个月,几乎时时刻刻与手机为伴。

  看儿子如此爱玩手机,朋友夫妻也试着查过,但只检查过儿子有没有上不良网站,并没有想到过度使用手机会有如此严重的结果。

  医生说,这么一点点小的孩子,给他配手机干嘛?他们哪里用得着手机?朋友说是孩子上的是寄宿制学校,平时住校,担心孩子在学校会有什么事,有个手机好方便联系。其实大可不必!纵然真的有什么事,老师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的。而且寄宿学校宿舍各楼层都配有IC卡电话,买张卡打电话也很方便,配手机纯属多余。说穿了,买个手机给孩子就是给他玩的。孩子的自制力相对较差,一玩上瘾就无法克制。孩子喜欢玩手机,又不在父母眼皮底下,哪能控制得了?这不,恶果出来了。

  怎么办?手机自然不能再带到学校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孩子跟他们闹,说住校的同学都带手机,又不是他一个人这样,并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管好自己。他妈妈厉声说:“你想小小年纪就变成瞎子或者驼背?别最后书没读好,人却成废人了。”最后跟儿子讨价还价,答应他每周末回家的时候,允许每天使用一个小时。先执行一段时间看,以后视表现酌情加减使用时间。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小学生,就一定要注意了。孩子迷上手机,很有可能危害健康,小学生还是不配手机的好。另外,手机厂商是否可以跟卷烟厂学,在手上背面贴上一条:过度使用手机有害健康,以提示人们使用手机要有节制,尤其是对还未成年的学生。

  “各领风骚”一两年

  阿凌 (IT工程师)

  前不久,办公室里流传着一则笑话:同事中有人碰壁了——不是办事情“碰壁”,而是脑袋真的撞上“壁”了——这位老兄玩智能手机入迷,出大楼门厅时边玩手机边走路,一头撞上了玻璃大门。七八十公斤躯体的动能不小,结果前额上顿时出现了一个老大的疙瘩。大家安慰他:“全怪玻璃擦得太干净了。”还为他庆幸:幸亏走路不快,没头破血流已经是运气了。

  眼下爱玩智能手机的“低头族”确实不少。一天我没有开车,乘坐地铁9号线去办事。坐在车厢里心血来潮,从车厢这头走到那头清点了一下,总共百十号乘客的一节车厢里共有17个人在低头玩手机,约占全车厢的1/7到1/6,比例不算小了;还有3个人耳朵里塞着耳麦,正闭目听音乐或其他什么的。我注意到,不论是塞耳麦还是玩手机,都是一些70后、80后模样的年轻人,男女相当,只有一名穿着中学生校服的大男孩,他们大多数是低着头一门心思坐着摆弄手机。有一个人一手扶着拉环一手握着手机在看什么,大概是一位高手。

  我观察到,这些“低头族”至少有一半是在读小说看新闻;也有手指在荧屏上滑个不停,像在刷微博;还有人看的是外文以及图片一类的东西;真正玩游戏的似乎不多。这令两手闲着的我觉得些许难为情:“低头族”专心学习的精神可嘉,自己太不入时了。

  快到漕河泾站时,“低头族”一个个取下耳机,收起手机下车了,并没有哪个玩手机玩得像那位老兄那样忘乎所以。

  把上下班和外出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学习、工作或积极休息,“低头族”这一点是值得赞许的。然而,我也为他们的眼睛担忧,怕他们把眼睛看坏。

  我把自己的“统计数字”和担忧告诉办公室同事,他们都说我少见多怪,Out了。仔细想来也是:前几年,地铁车厢里最时髦的是敲击放在大腿上的笔记本电脑;后来两耳塞着耳麦听音乐取代了它;眼下又给玩智能手机超越了。“各领风骚”一两年!

  也许不必操心“低头族”何时能抬起头来。过不了多久,新的时髦出现时,“低头族”也许会放下手机抬起头,又去弄什么新玩意了。

  本版整理  施淑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读者俱乐部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欢迎来帖
我站在你身边 你却在玩手机
新民晚报职场方圆B04我站在你身边 你却在玩手机 2012-12-11 2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