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话剧走红
早在2009年和2010年,上海交大学生社团阳光剧社就曾以钱学森学长生平为蓝本,创作原创话剧和音乐剧《传承》,在校园中广受好评。去年,为深掘钱学森精神内涵打造校园学生原创文化精品,话剧《钱学森》剧组应运而生。经过9个月的酝酿准备,剧本经过5轮修改,交大人文学院汪雨申和刘忠芬两位老师作为策划人,带领着8个院系的36名学生演员将这部话剧搬上了舞台。
尝试多向传播
校园歌手、迎新晚会、毕业汇演……每年,大学校园里都不断上演着大大小小各种文化活动。虽然大部分仍然处于“墙内开花”的状态,但已有部分校园文化已经开始在校内外进行双向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赵昕介绍,以交大为例,交大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每年面向公众举办新年音乐会,去年交大相声协会原创相声剧《爱说不说》在兰心大戏院公演成功,而今年初《钱学森》话剧首次登上北京舞台,也赢得社会各界好评。这些活动既向社会传播了大学校园文化,同时也鼓舞了大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需要机制鼓励
作为新“上岗”的市政协委员,赵昕曾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希望为大学校园青年文化的有效输出提供机制和体制支持。他认为,“90后”大学生思想独立、知识更新快、极富创造力,一些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和社会专业团体相比,原创性和艺术性都有可圈可点的特色。“在英美等国不少大学向所在城市输出文艺作品、文化项目,为城市提供文化发展源动力,甚至成为城市文化品牌。在上海塑造和传承城市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大学生青年可以大有作为。”
然而,校园文化要走出校门并不容易,成本、渠道等都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此,赵昕在提案中提出,呼吁社会各界力量为校园文化输出建立机制体制,高校挑选精品项目,社会各界提供支持,通过电台、电视台、剧院、社区等平台,将校园内的青春活力传播到城市各处,让青春文化在校园之外开花散香。
本报记者 易蓉
【相关链接】
上海交通大学大型原创话剧《钱学森》是根据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交大1934届校友钱学森的传奇经历创作的原创剧目,呈现科学大师钱学森的人生道路、成就贡献和科学思想。今年1月,话剧曾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专场演出,精彩纷呈的表演受到观众好评。此次在京演出,剧组从5月2日起,在清华大学分别为社会人士、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连续上演3场,通过青春、灵动、激情的话剧表现形式加深大家对钱学森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