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发生率上升
早产是指不到完整37周的分娩。临床中,80%的早产为自发性的,余下的20%为干预性早产,其中包括医源性早产等。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7.8%-8.1%并呈上升趋势;上海的早产发生率为5.1%-5.6%,有上升态势,且非沪籍人口的发生率稍高于沪籍人口。早产并发症是新生儿的首要单一致死病因,占全球新生儿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一。据2012年国内临床资料显示,早产儿出生时高发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
有研究表明,存活的早产儿所有主流发育评估指标均低于足月儿;早产儿的胎龄越小,越容易出现发育和质量问题。在加拿大渥太华中西部地区,研究人员曾对1977年至1982年出生的166名早产儿随访至14周岁,在与同期出生的145名足月儿相对照后发现,28%的早产儿成长中出现神经发育问题,有58%遭遇学习困难(包括接受过特殊教育或者留级)。“因此,对早产儿进行从出生到成长各阶段的跟踪关注,十分必要。”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说。
建电子健康档案
去年,市科委启动儿童重大疾病早期干预及危重疾病关键诊治技术的综合研究,由市儿童医院在全市率先启动早产儿随访干预试点:医院新生儿科、儿保科、康复科等科室横向联合,展开多学科合作,专门针对早产儿的出生和生长发育特点提供医疗健康支持;医务人员对早产儿家庭定期随访,对婴幼儿进行智力评定、各个系统的治疗,并对家长给予健康指导,给早产儿提供“全程关怀”。
于广军透露,针对早产儿的全程跟踪计划将采取网络化、家庭化手段,即在市区两级医疗机构形成网络,并依托健康信息网,建立早产儿的电子健康档案。试点若取得成效,有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与此同时,市儿童医院还计划参与“全球早产基因组项目”,在我国检测1000个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力争筛查出早产基因。“如果发现了早产基因,医院就可以对孕妇进行基因检测,并对具有易感基因的孕妇发出预警,提供全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