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钱币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举办展览。我和小吴于1985年10月15日在洋泾文化馆举办了浦东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历代钱币展览》,接待观众五千余人,之后,我在校内两次举办了个人展。2006年9月陆家嘴金融周上,我应邀在塘桥书院举行了大型钱币展。晚报也发表报道。从此,我与晚报结下不解之缘。
货币史的研究是我收藏钱币的第二个目的。我翻阅史料、深入考证、收集实物,成果不少。1992年1月19日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题为《太平军在浦东洋泾镇》的文章。文章通过《太平圣宝》钱币实物的发现与收藏,佐证了太平天国在上海市区活动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货币史的研究带动了地方史的研究。以钱币实物为依据,自编浦东新区史料充实上海乡土史教学,是我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十多篇自编史料,除了晚报登载之外,还有《浦东军民的抗倭斗争———陆家嘴大捷》、《小刀会在塘桥》、《浦东洋泾人沈寿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等。讲述地方史料,学生特别爱听,因而教学效果极佳。
我收藏钱币的第三个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钱币知识的段落或图案有十多处,钱币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补充,适当讲述并利用实观教具,花费时间不多、却事半功倍、效果极佳,学生的视野开拓、印象深刻。不知不觉中,我成了学校中教学论文和获奖最多的教师并荣获“教师一绝”全国征文一等奖,还被市教委评为B级论文,有幸成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几枚不起眼的钱币成了我与《新民晚报》间的纽带,没有这条纽带,我的人生就没有这段奇妙的经历,除了机遇,晚报是功不可没的。 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