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毕业季
姜燕 周馨
制图 董春洁
  本报记者 姜燕 文  周馨 摄

  那是我做了四年不愿醒来的梦啊,到底我该如何表达,他才会留下我啊?

  可曾记得报到那天走过的邯郸路啊,那校门前开出的花,他还记得我吗?

  那些书院楼里的时光,早已丢掉苍老的模样,落叶飘飞的梧桐树旁,谁偎着谁大哭一场?

  —— 校园歌曲《旦复旦的日子》

  这首歌,是复旦大学去年的毕业MV,导演是今年即将毕业的新闻学院广电系本科生任家。今年4月,他掌镜复旦首部毕业微电影《幸好青春》,把它用作影片中的插曲。那天拍酒醉的兄弟们坐在台阶上唱歌这场戏时,熟悉的吉他声响起,站在镜头后的他突然间意识到,自己,终于也要毕业了。

  共同的记忆

  电影首映那晚,刚刚下过雨,校园的空气里透着让人百般留恋的清新,路边的横幅上写满毕业的痕迹。电影海报上写的地址是“光华楼草坪西侧的地下车库”,找了好久,两个地下车库寂静无人。一位老师说:“学生口中的车,指的是自行车。”果然在西侧半地下的自行车库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为数不多的座位早已被抢占一空,墙边站了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让许多人脸上写满兴奋。

  19时13分,首映式开始。这个时间,为的是纪念0913——09是即将毕业的2009级,13是新闻学院的代码。

  “每天下班,敏杰往往会在地铁上睡着,有时会有一场艳遇,有时候也会险些错过一些重要的事情。”地铁里,身穿西装的男主角昏昏欲睡,头靠在旁边一个小帅哥的肩上,被不屑地甩开。迷迷糊糊中惊觉已经到站,匆忙冲下车去。一路跑着回到蜗居的斗室,镜头突然变缓,他的目光最先投射到窗台一盆绿色植物上,举杯为它浇水。盆栽旁,一张朦胧的合影中,可见男主角站在最边上,没有看镜头,而是低头看着身边那个女生……手机响起来,男主角很奇怪的表情,犹犹豫豫地,说“老地方见吧”。挂上电话,他又看了一眼合影,拿起盆栽,出门……

  “我们希望这部片子能够成为2009级的共同记忆,就像《旦复旦的日子》,去年所有人都疯狂转发,唱它的时候都哭。希望今年毕业的人,提到毕业,就能想起这部《幸好青春》。”任家说。

  敏感的情绪

  毕业的日历像催化剂,它会糅合着种种情绪,摧动年轻的心对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蠢蠢欲动,比如:表白。

  剧情简单得如一张素描,暗恋终将表白。“毕业前夕表白挺普遍的,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有。”制片人兼编剧、2008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生魏嘉毅说。去年那晚,毕业典礼后吃了散伙饭,大家坐在光华楼草坪上,“很多事情顺理成章地发生了。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表白了,我们挺感动的。”

  他说:“走前的最后一个星期,情绪非常敏感,就是觉得确实要这样做,第二天觉一醒就收拾铺盖走人了,憋了很多年不敢表达,现在无拘无束表达出来,不做才是不正确的。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给这段时间一个交待,不留遗憾。”

  毕业前的情绪甚至会激发一些出格的事情,他们管这叫“节操碎了一地”,意思大致是行为没下限,厚着脸皮如此这般。“反正”这个词充斥在毕业生的话语里,“反正明天就要走了”,“反正今后也不可能再这么做了”。潜意识里,这些出格的事,会成为记忆里最亮的那个点,让他们在回望时,能一眼看到告别校园的那一天。

  很多人会肆无忌惮地喝醉,扔瓶子,或者破天荒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两个男生和新闻学院的两个女生,出于这样的心态,分别组成演唱组合,参加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意外进入复赛,但止步决赛二十强。按照规则,被淘汰的选手有一次人气复活的机会。4个人开始“不要节操”地到处拉选票,女孩们甚至抱着电脑到大一学妹的寝室和图书馆“跪求”帮刷选票,男生不惜时间到处发投票链接,全为圆他们毕业前上舞台再唱一场的梦。竞争达到白热化的时候,两对从不相识的人约定,无论谁胜,4个人都将一同登台。不为拿奖,只为告慰毕业前的心情。

  恰同学少年

  影片中,男主角在午后的树下铺开一张雅致的纸,开始折传说中的“永生花”,黄色的玫瑰花瓣层层叠叠,很深邃的样子。画面很美,但表白失败,话都没有说出口。

  毕业照上的笑容是挤出来的,最后一场篮球打得心不在焉,脸上贴满纸条打牌的时候,好像忘记了失恋的痛,小酒馆里,举着啤酒瓶为了这4年干杯,努力翻开新的一页。

  选拍这些镜头,是因为这些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生活,而几乎是所有读过大学的人共同的经历。

  “拍他们打牌时,我想起大一时赤膊打‘三国杀’的样子,从晚上8点打到11点,熄灯了,插个电继续打,打到第二天凌晨两点。”任家说,大一时6个人住一间,在2号楼。“我们是复旦最后一届住过老楼的学生,现在都修成新的了。朝北的宿舍,被子永远是湿的,蟑螂乱跑,衣服扔在床上不管会霉掉,经常电脑联网打CS,我不大会,经常被人狂扁,但输得很开心。”也是大一时的一个室友带他开始学摄影,“然后我转系,到广电专业”。

  影片里和男生朋友在一起吃饭、打球的镜头同样令魏嘉毅产生共鸣。“没有起伏,挺平淡,但很真实,因为真实才让我感动。”看到几个同学并排走在走廊里的镜头,他有种“恰同学少年”的感觉,很青春,让人激动。

  每所大学都有最让毕业生难忘的地方,所以影片里才有了宿舍、篮球场、光华楼草坪、正门、南区正大体育场……最大的遗憾是去年底已经拆掉的南区一条街。“我觉得我在一条街上的时间比在图书馆的时间长得多。”任家说。主演吴敏杰则毫不犹豫地说:“南区一条街,当然是一条街。”前些天,他作为主持人去参加学校毕业晚会彩排,看到毕业MV里的一条街正在拆的一个镜头,“看着那个桩子打下去的时候,我一下子觉得它真的不在了,那条陪伴了复旦那么多学生的一条街不在了。”

  最纯粹的事

  咖啡馆外的台阶上,5个同窗好友喝多了,聊着过去,借着酒兴鼓动他打电话。怯懦的男主角拨通电话,难得直白地告诉电话那头的女孩“我在南区门口,我想见你”。歌声响起,男生们含混沙哑的嗓音唱着《旦复旦的日子》。女孩的背影突然切入画面,歌声零乱停止。终于鼓起勇气的表白,也终于被拒绝,换回的是女孩送他的盆栽和再也掩饰不住的哭泣。

  今年4月,毕业后创业的魏嘉毅找到任家,提起想拍一个广告片。人称“唐导”的导演、新闻学院广告专业毕业生唐承骎,男主演、校园知名主持人兼复旦剧社成员、新闻学院广电专业毕业生吴敏杰,女主演、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生、校园“女神”级人物钱可欣,摄影师、新闻学院广告专业的庾里翔……十几个人因此而聚在一起。

  最重要的这场戏,是最先拍的一场戏。

  “本来只计划拍8分钟的片子,可这场就剪出来8分钟,但拍得太好了,大家的毕业情绪当时都被点燃起来,决定把它拍成一部毕业微电影。”任家说。一个插曲是,当晚大家过于兴奋,一直在台阶上折腾到次日凌晨4时,以至于把警车招来了,警察说“你们太吵了,有人报警了”。这个段子,一直被任家提起。

  原本计划拍两天的片子拍了两个月。在与论文搏斗的日子里,每一个人尽心竭力,通宵、通宵再通宵,为了一个画面的完美、为了一个细节的表现,不停地吵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412那间工作室的躺椅和地板,成了那段时间他们最常睡的床。

  “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这么纯粹的一件事。”主创团队里,几乎每一个人都这样说。毕业典礼后,他们将各奔东西。任家先去贵州支教一年然后直研,吴敏杰去江苏卫视做一档新娱乐节目的主持,唐承骎准备用一年时间申请出国攻读电影专业,庾里翔签了一家著名的时尚杂志任摄影师……

  尾声>>>>

  男主角捧着盆栽去老地方、也是他一年前表白失败的地方赴约,然而最终没能等来女主角。最后他释然一笑,在笔记本上画有女孩素描像的那一页写上“幸好青春,开在花里”,撕下来,压在盆栽下,转身离去。

  《幸好青春》的片名来源于擅长写歌词的一个小姑娘随手写下的一句话,剧组觉得吻合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无论好的结局还是坏的结局,这段经历对两个人都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幸好它发生在了青春里。”任家说,这是大家给它的解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新民俱乐部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新毕业季
新民晚报新视界A14新毕业季 2013-06-30 2 2013年06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