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月,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年立法规划建议。截至上月,市法治研究会收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转来的立法项目建议共 条,其中社会公众提出 条,政府部门提出 条,其他单位提出 条。市法治研究会对 条项目初步筛选“合并同类项”,形成了 条立法项目建议;此后,再次筛选合并最后形成 条立法建议项目。
什么样的立法项目是公众需要和急需的?第一轮筛选后,市法治研究会对个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就 个项目做了关注度测评。关注度达到 分以上的是:养老保障、食品安全、个人信息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物业管理、拆违等领域的立法。此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村居委会建设、加强财政监督、加强网吧网络管理、社会救助、外来人口管理、医患纠纷、垃圾分类、房地产市场管理的立法建议,关注度都在 %以上。
第一轮筛选前,市法治研究会对 条立法建议项目的分析还表明,属于新立法的有 项,占 %;属于修订或补充完善的有 项,占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深化和社会转型加速之际,地方立法“立、改、废”并行不悖,“改”的需求不可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制定年立法规划,是上海“开门立法”的一次全新尝试。长期以来,以行政部门主导的“部门立法”已是地方立法的常见模式,而本次立法规划建议征询,则是在立法项目起草阶段,专门引入社会组织参与,让立法成为普法过程,让规则的制定过程成为公众有序参与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