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二三
很多创业者和我们当初一样犯了类似的错误:小脚穿大鞋。这就好比你不能因为正好单身,林志玲恰好未嫁,就一定认为你和林志玲老公这个角色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去?就是把没有选择当成唯一的选择。因为创业对于我来讲,是延展生命创造力的信仰。
别忘了世上还有一种慢公司。在其他人大干快上、渴望引爆流行的时候,它却相信企业如同万物,有其自然生长规律,它以拙制巧,它不越界,不吓唬人。
我出生在黑龙江虎林一个只有两三万人的小镇上,12岁那年第一次跟父亲坐硬座火车到哈尔滨,周围全是脚丫子的味道,但梦很香,因为要去远方。我现在依然在远方做一个甜美的梦—— 一个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秉信“能改变我们命运的唯有创造力”,打造创新的人才服务平台,让天下没有被埋没的人才。
我希望自己到七八十岁依然走在创业道路上,我的梦想是永不退休。
折腾不休 寻找兴奋点
1995年,王雨豪从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后,到广东在手机行业工作了2年。一家美国传统行业的公司要组建中国代表处,向他抛来橄榄枝。月薪2万多元,这对24岁的他诱惑力太大。王雨豪笑言自己为“五斗米折腰”,从朝阳产业转到传统产业。事隔多年,回想起当初的选择,他对“男怕入错行”有了深刻体会,“对职业选择关键是在什么行业干、跟谁干,多一万两万的其实对自己毫无意义。”
就这样干了四五年,2003年,王雨豪终于憋不住了。“我干得越来越没劲,找不到兴奋点。”就这样,他开始了创业之旅。
十年间,他创办了4个公司,涉及贸易、生物技术、微博、移动招聘。前5年,创办的2家公司一个被卖,一个股权退出。后5年,开始捣腾互联网。
2008年,他创办了即略网络,专攻基于地理位置的微博。在历经一年多的折腾,数十次的产品升级,数百万资金的消耗之后,他得出结论:微博这个东西,不是小公司能玩的。
频频试错 转型不平坦
2010年开始,团队改变战略方向,转战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和运营。2011年6月,王雨豪推出了“名片碰碰”。上线首月内,下载量突破十万;三个月内,完成了1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用户的快速增长,媒体的捧场,资本的支持,给我们造成了错觉,认为已经成功创造了一张‘最昂贵’的电子名片。”
最致命一击马上到来。马云团队当时提出要打造阿里云操作系统,与台湾某集团合作智能手机,想把“名片碰碰”整合进阿里云操作系统,这本是一桩“郎情妾意”的美事,王雨豪的团队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上,先后磨合了四五个月。没想到,美国谷歌公司迫使该集团取消了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就好比新郎要迎娶‘白富美’新娘时,新娘突然说不嫁了,因为村里来了个恶霸。新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新娘跑了。”而王雨豪的“名片碰碰”就是这个悲催的新郎。
现实非常残酷,名片社交领域的竞争比预期中来得更猛烈,这个移动互联网基础性的服务在数月之间就“沦落”为一项公益服务。此后,“名片碰碰”用户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停滞,下一轮的融资也看不出任何端倪,至于收入,也只能说些遥遥无期的故事。
柳暗花明 做“人才淘宝”
团队陷入沉寂期。困苦时,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自己在脑海中渐渐清晰:找到第一份工作,面对高薪诱惑时转行,找不到新的发展机会,也看不清自己的价值……许多人也面临着跟他当年同样的跳槽困惑。更深刻的思考来自“名片碰碰”的失败:“我认为以基础性服务、公益性服务方向的创业对大多数小微移动创业团队是毒药。我必须用更直接、更简单的方案来满足用户需求。”
2012年下半年,王雨豪操刀设计出移动招聘应用“人人猎头”。在“人人猎头”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将手机通讯录里的人脉变成钱脉,“卖”自己或“卖”朋友,一旦“卖出去”,你可以拿走用人企业支付的高额奖金。这个平台服务十万年薪以上的职位,企业提供一个月的薪资作为奖金,奖金的70%给推荐人,剩下的30%做为平台的收入。
“人人猎头”在150天时间内实现了过百万元的收入,这几乎是移动互联网中最快盈利的案例。目前,“人人猎头”已经签约1915家企业,包括携程、百度、华晨集团、通用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获国际顶尖投资机构A轮千万级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