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露西亚咖啡馆里的尼娜岁月
——游历影像
刘 沙
▲ 这老式的俄国洋房里,现为“露西亚咖啡馆” 刘 沙 摄
  刘  沙

  差不多距今天100年前,一位名叫达维坚果·尼娜·阿法纳西耶夫娜的三岁的俄国女孩,跟随着父母亲从遥远的莫斯科流亡到了哈尔滨。俄国女孩不会想到,从此她会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异域之地……

  哈尔滨道里区西头道街57号是一间老式的俄国洋房,绿色的木质门楣上用中文和俄文写着“露西亚咖啡馆”几个字。尼娜最幸福的十年光景就是在这个咖啡馆度过的。当年这是她的家,她的父母每个周末会在这里开派对,流亡在哈尔滨的俄国贵族们便会纷纷聚集于此,喝着高加索咖啡和葡萄酒,朗诵着普希金的诗……1935年夏天,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在他们家的派对上,高歌一曲《伏尔加河船夫曲》……60多年后,尼娜依旧记着那个夜晚:“夏里亚宾的歌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动得流下了思乡的眼泪。”2001年9月26日,在哈尔滨生活了88年的尼娜带着对故国俄罗斯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终年91岁。

  年轻时的尼娜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露西亚咖啡馆”里保存着她当年写的部分日记:“树叶黄了秋天来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动,我怎么能说清楚这种奇妙的感受呢?上帝啊,生活是这么有趣这么美好……”

  到底是什么让她这个背井离乡的女孩如此地欣喜若狂呢?原来她跟母亲在教堂做祷告时,听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他的音调美丽透明得像天堂的晴空,像明亮无比的光线,射穿了我的心……我等待着下个星期天,只要能看到他。”

  尼娜盼望的下个星期天是1929年11月2日,这天,她早早地来到了教堂。但那位年轻人却没出现。尼娜站在圣像前祷告:“上帝啊,快告诉我他在哪里,我想见他,哪怕只有一次……”

  1929年12月9日下午,教堂的钟声不停地响着,有人死了。

  尼娜发现,棺木中的死者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年轻人……1929年12月9日的日记,记录下了尼娜当时的心情:“天哪,是他!我弯下腰轻轻吻了他的额头。当我看见十字架时,突然听到了他唱诗的声音冲向雪花飘散的天空。哦,我轻轻地哽咽着喊出他的爱称——阿廖沙……”

  尼娜的日记,记录下了这位俄罗斯人真实、感人而又凄美的一段情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听景
青门引·城市沙滩
夏三月
露西亚咖啡馆里的尼娜岁月
别开生面的聚会
张乾源的建筑梦
孪生素数猜想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露西亚咖啡馆里的尼娜岁月 2013-07-13 2 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