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现在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其实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古代七夕节要做巧果,穿成串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据说吃了这样的巧果,孩子们就心灵手巧了。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乞巧节吃的巧果通常是用木模刻出来的小面食,多半呈几何图形,上面还有各种精美的吉祥图案花纹。常见的有莲蓬、桃子、老虎、狮子、猫咪、猴子、大公鸡、小猪、鸣蝉等。放铁锅中烙熟以后,用红线绳加了秸草支撑着穿起来,下头缀上一点彩色穗子。
巧果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叫小巧的姑娘,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七夕之夜,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土地公被小巧诚心所动,将此事汇报到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感谢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小巧和意中人厮守一生,和和美美。故事引发了女孩儿们七夕制作巧果,祈求姻缘美满的风俗,流传至今。
我也试着做巧果,木制的巧饼模,是从万能的淘宝网买的,纯天然的梨木手工雕刻,还带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将面粉、白砂糖、酵母混合均匀,加入牛奶,充分揉成光滑的面团,发酵后再搓成长条,切小剂子,放进模具按压结实后取出坯子,再放到锅内小火加热,烙至两面上色均匀即可。做好的巧果造型小巧,入口酥脆香甜,有浓厚的香味。
让传统的东西重回生活,记住这个美好的节日,不妨从动手乞巧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