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夏日佳果,很多人都会想到荔枝或杨梅,龙眼容易被忽略。其实论及果中清味,龙眼一点不输荔枝,只是应市要到月白露坠、新稻初熟之际。正是上市的早晚之差,龙眼被古人起了一个很悲情的名字叫“荔奴”。意为龙眼的味道略逊荔枝,须避其锋芒,俟荔枝过季,才接踵而出,两者就像是从属的主仆。龙眼不过是晚生了几个月,却无端获此污名,岂不冤哉。
龙眼以岭南所产为最佳,从汉代起就是贡品。魏文帝曹丕曾经下过一道诏,令南方的交趾每年进贡荔枝和龙眼若干,想见当时,王孙公子夏日消暑,在雪藕调冰、浮瓜沉李之余,也不忘龙眼的爽脆甘美。为迎合朝贡,闽粤等地的果农,很早就摸索出了种植龙眼的农业科技。《五杂俎》载,龙眼树结果之际,若遇雨水过多,会影响品质和收成,果农遂将树上结的苞蕾摘去,令果树长高,第二年就会蕃孳加倍、结实累累。另外,由于龙眼树的生长周期很慢,要二十年才能长成结果,为了速成,古时的果农将劣种的龙眼树锯掉上梢,然后嫁接良种的枝条,就能长出晶莹厚润、清隽多汁的良种龙眼。岭南龙眼能够成为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名品佳果,也不是偶然的。
评价龙眼的优劣,直观标准是果实大而溜圆,形如雀卵,内里的籽核要小。剥开果壳,肉多而厚,洁白紧致,可食部分达六七成,吃起来清隽多汁,味甘如蜜。与荔枝不同的是,龙眼的果肉吃起来甜中带脆,甘美玉润,另有一种清雅的滋味,与荔枝可谓是各擅胜场。仲夏时节,暑气正浓,将龙眼一颗颗摘下来盛到盘里,放入冰箱中冷冻,得闲时剥而啖之,是消暑的口福乐事。
龙眼亦可做菜。掏空籽核,将打得起胶的鲮鱼肉酿入到龙眼中,上笼蒸熟。这道菜外观晶莹圆润,如仙露明珠,滋味也是颇为腴美,让人口舌一新。还有人用龙眼来炒虾仁,既保持了虾仁弹牙的口感,又承接了龙眼的清淡幽香,平添不少滋味。
龙眼在传统医学里,被视为有益智之功。三国时魏人张揖的《广雅》,就记载龙眼有安神补脑、增强记忆力的功效。宋元时人,龙眼肉常用于泡茶增香,明清小说也常有描述。过去,女人心疼男人在外操劳辛苦,最常见的就是把一个鸡蛋加水搅匀,加入鲜龙眼肉,蒸成龙眼芙蓉蛋羹给男人补身体。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道甜羹,吃的人,自会从香滑的鸡蛋、清甜的龙眼中品咂出浓浓的关爱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