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女应蕙德与两位名人的奇缘
景智宇
■ 1922年11月13日在上海梓园合影。前排左起:艾尔莎、应蕙德、爱因斯坦、应时
■ 一九二三年秋,蕙德姐弟和柔石合影,柔石题为“生命中的一刹那”
  ◆ 景智宇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世界上广为传诵的脍炙人口的佳话,说的是爱因斯坦与美国普林斯顿一位小女孩交往的逸事。然而人们未必知道,在此之前爱因斯坦曾结识一位活泼伶俐的中国小女孩,并且倍加赞赏。更富传奇色彩的是,这位女孩还令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柔石为之魂牵梦萦——她就是应蕙德。

  梓园里光芒四射的小天使

  应蕙德,又名应谊,外文名Alice,生于1912年2月12日。父亲应时,字溥泉,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欧洲多国,获法学博士;母亲章肃,绍兴人,1911年与应时结婚,也赴欧留学。1922年,应时一家回国,栖居在杭州葛岭附近、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当时,应时任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

  蕙德和弟弟(外文名Victor)随父母在欧洲生活,又一起回国。她天资聪慧,语言学习能力尤强,10岁就会用德、法文作诗。胡适曾称赞蕙德姐弟“德、法两国话,纯粹无疵”。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和夫人艾尔莎访问日本途经上海。根据日本改造社代表稻垣的安排,在著名书画家王一亭宅邸梓园宴请爱因斯坦夫妇,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等作陪。

  王一亭与应时同乡,还是应时、章肃的主婚人,加上应时夫妇精通德语和法语,因此请他俩负责接待和翻译。应时夫妇携蕙德特地从杭州赶到上海。

  傍晚6时半,爱因斯坦一行驱车到梓园,许多人在门口迎候。蕙德向爱因斯坦夫妇献了一束花,随后引领宾客参观梓园各室,欣赏了金石书画古玩等文物。小小的中国女孩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爱因斯坦感到新奇而高兴。

  宴会在宽敞的立德堂举行,宾主先在堂前合影,蕙德紧挨着爱因斯坦站立。立德堂内,14人分两桌围坐,用德语、法语、汉语、日语交谈,应时和稻垣做翻译。章肃显得很殷勤,操着法语说个不停。

  宴会上,蕙德是光芒四射的小天使。她首先用德语朗诵了歌德的长诗《一个古老的故事》(Eine alte Geschichte)。应时对德国文学有深厚造诣,还翻译过歌德诗歌,蕙德耳濡目染,读起来自然声情并茂。她继而用法语朗诵《拉娇小春燕》(La petite hirondelle),也是语音纯正,韵律分明。当蕙德唱起德国歌曲《创立》(Gefunden)时,宴会气氛达到了高潮,她清丽婉转的歌喉,博得满堂喝彩,爱因斯坦也赞叹不已。

  9时许,宴会结束,爱因斯坦一行从梓园出来。据当时报载,爱因斯坦对蕙德喜爱至极,临上车时要她“重击其手而握之”,珍重道别而去。

  《无聊的谈话》背后的深情

  时隔不到一年,文学青年柔石来到了蕙德身边。

  柔石,本名赵平福,生于1902年,浙江宁海人。1923年夏天,柔石报考东南大学落榜,9月受聘到应家,成为蕙德姐弟的家庭教师。那年蕙德虚龄12岁,弟弟才9岁。

  应家生活优裕,两个孩子聪明可爱,柔石还趁机向应时学习法语。但寄人篱下,碌碌无为,不免彷徨惆怅。

  柔石在1923年11月16日的日记中,记述了与蕙德的一席交谈。

  沥沥秋雨中,蕙德姐弟躺在柔石的床上,说些他听不懂的话。看到柔石百无聊赖的样子,蕙德说:“先生,你很没趣罢?”柔石回答:“是的。”蕙德关切地问:“为什么没趣呢?”柔石告诉她:“宇宙间,我是人类的孤独者!我只有等待死后,或者会有人能领受而同情我的怨诉。所以我的快乐,也只可望诸来世了!”两人随之谈论起了爱情和婚姻。蕙德说:“我有时好像有许多许多……说不出哟,就是‘爱’,要到别人,而一看,竟无人可被我爱。”她又说:“我不愿意结婚的!何苦,同那些男人结婚。丧失了自己!”蕙德还说出了更惊世骇俗的话:“我将来一定提倡男人和男人结婚,女人和女人结婚,省得男女性子不同,时常争闹。”对于小女孩的这番奇谈,柔石只得说:“请你不必讨论这个问题罢!你再过几年自然会明白人生的意义。”蕙德静默了,缓缓地说:“我晓得你们不肯讲的……你们不讲,我更要想它!一个人总有好奇心的。”

  柔石后来把这则日记略加修改,以《无聊的谈话》为题,收入其第一部小说集《疯人》。柔石之所以说“无聊”,因为当时他正处于迷惘失落时期,前途渺茫,感到“一切淡薄而无味”;况且他与蕙德相差10岁,年龄上的鸿沟,加上阅历不同,他俩在人生观等问题上谈不到一块去。然而在灵魂深处,柔石对这位蕙质兰心的女孩是一往情深的。他藏有一张与蕙德姐弟的合影照,并题写“生命中的一刹那”,可见在心中不寻常的地位。柔石在日记里也提到过这张照片,称之“美丽和真情”,即印证了这一点。

  年底,柔石辞去家教。要与蕙德分离了,依依不舍,柔石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散文《别蕙》:

  ……

  明镜般月,高悬在墙东,寒寒深影处,似有人来窥窃我俩了。不,还是无情的催促,催促!……向那边去,何昔(夕)是重来的日子,路与天一般长,怕只能瞩明月之西去,望白云之东来,寄问一声,——蕙妹好也否?

  ……

  《别蕙》意境幽婉,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堪称爱别愁离的经典美文。年轻的才子对一位小女孩如此痴情,足见蕙德之魅力。

  柔石后来给蕙德写过信,但他俩是否再见过面则不得而知。

  关于蕙德的身世,史籍记载极少,笔者只寻得一鳞半爪:她1927年被清华学校录取为留美专科生,入腊特克立大学,修法律;30年代曾在北京大学教授英文;1939年与燕京大学毕业生宋以忠结婚;1940年去美国,定居纽约。

  (摘自《上海滩》2013年第8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市场之窗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广告/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广告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少女应蕙德与两位名人的奇缘
养女
与邬达克同时代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少女应蕙德与两位名人的奇缘 2013-08-22 2 2013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