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今年把15岁的女儿小李送到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郊外一所久负盛名的寄宿中学上学,希望女儿毕业后入读美国知名大学。像小李这样去美国读中学的中国孩子近年来激增。美国国土安全部数据显示,2010-2011学年,将近2.4万名14岁至17岁中国孩子在美国上高中,占在美中国留学生比例超过15%。5年之前,这一比例几乎为零。2011年,6725名11至13岁中国学生入读美国初中,2006年这一数字为65人。是什么原因促使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去美国中学读书?小小年纪能否适应留美生活?
提高英语水平
张伟玲在纽约金融区私立中学莱曼·曼哈顿预备学校读高二,她希望通过在美国念中学提高英语水平,学会更自信地与其他文化的人交流。今年入读这所中学的施一佳希望毕业后考取她心仪的布朗大学。高中三年级学生孟媛觉得在这里读书可以学会更独立地生活,另外,这所学校地处繁华地段,业余时间可以享受逛名品店的乐趣。
纽约市私立中学向来是美国富家子弟云集之地,如今,中国富人也开始送子女到这些学校念书。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纽约市私立中学2012年招收638名中国学生,比5年前增加524名。
语言障碍让美国学生感觉与中国学生交流困难。“我愿意他们来,”莱曼·曼哈顿预备学校的美国学生奥西里斯·瓦尼布说。“但我说的很多他们都不懂,因为有语言障碍。”
一名姓徐的留学中介说,许多中国家长正是因为孩子用英语交流有困难才把孩子送到美国念中学,希望把孩子放在“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逼着”孩子提高英语水平。
带来积极变化
马萨诸塞州菲利普斯·安多弗学院有四分之一学生来自亚洲或是亚裔美国人,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是亚裔学生中增长最快的生源。该校国际学生协调员苏珊·图拉比说:“8年前,我们只有2名中国内地学生,两人都靠资助学习。”图拉比去年秋天招收7名中国内地学生,今年将会迎来14名。
美国中学在帮助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和开阔眼界的同时,也从中国学生那里获益:一方面增加了学校的国际化背景,另一方面获得不菲的学费收入。在图拉比眼中,中国学生好学,让这所竞争力本来就很强的学校更加优秀。“他们提高了水准。”图拉比说。
马克斯·博罗维茨在纽约市马斯特斯学校学中文。他欢迎中国同学到来:“他们教我课本上学不到的中文会话,比照课本学有意思。”
与中国学生交往消除了博罗维茨对中国的一些误解。“如果学校没有这么多中国同学,我的高中生活将截然不同。”博罗维茨说。
莱曼·曼哈顿预备学校今年招收27名中国内地学生和10名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向他们收取每人每年6.8万美元学费。
莱曼·曼哈顿预备学校管理者说,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校园文化,中国学生在美国体验万圣节、百老汇歌舞,美国学生在与中国学生接触中学会待客之道。“我们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校长德鲁·亚历山大说。
适应文化差异
许多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就学英语,语言基础扎实。尽管如此,他们在真正的英语环境里还是有些费力,有时还闹出笑话。密歇根州湖岸中学科学教师格雷格·泰勒接受采访时回忆,有一次他讲解人体构造,提到“腰”这个词,而中国学生听成与这个词发音相同的“废物”。
教师梅利莎·托达罗注意到中国学生考试成绩不错,但参与集体讨论的能力较差,因此特意拨出一些课堂时间帮助他们提高这方面能力。她认为,中国学生如果想考美国大学需要具备这种能力。
威斯康辛州私立中学多米尼加中学去年招收13名中国学生:3名高一生、2名高二生和8名高三生。学生在入学考试中的英语成绩不错,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仍感到语言障碍,特别是上英语课、宗教课和社会课时。针对学生普遍不适应老师的中西部口音,学校准备了讲义,让他们课前大致知道课程内容。
学校安排他们每两周与艺术教师兼国际学生协调员琳赛·迪宁见一次面,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业方面有什么困难。迪宁说:“有些孩子性格外向,爱交际,学英语对他们不难,但有些不是这样,他们相互之间说中文,总愿意和中国同学待在一起。”
高三生童亚龙觉得英语课语法难懂。另外,中美学校教授语文的方式不同。“在这里,读文章需要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在中国有固定答案,必须往那个固定答案方向想。”
中国学生大多在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上比美国同学成绩好,但他们为有太多专业词汇听不懂苦恼。
中国孩子尝试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加强与美国同学的交流,有的参加合唱团,有的排练音乐剧“歌剧魅影”,有的参加篮球队。
为了让中国孩子更好地适应美国生活,学校设立“家庭项目”,给每个中国孩子安排一名美国同学的家庭,双方每个月至少聚会一次。
留下还是回去?
小李没想好在美国读完中学和大学后留在美国还是回中国。她不反对回国找工作,但她需要考虑在美国受的教育如何与中国的工作接轨:“到那时,我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在美国,我所有的高等学术和专业用语都是英语,不是中文。”
在新英格兰读经济学、即将毕业的中国学生伟已面临留下还是回国的选择。一个周六晚上,他与美国同学在学校食堂一起吃比萨饼和炸薯条,然后去看橄榄球赛,接着又去一个派对。凌晨2点,他回宿舍上网,浏览高盛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等大企业官网,寻找工作机会。
一想到找工作,阴云浮上伟的心头。“我拿学生签证,再加上就业竞争激烈,在美国找工作比较难。回中国的话,我想不出能做什么。”伟说。伟所在的大学质素相当高,但在中国知名度低。“没人听说过我的学校,它的名字听起来甚至不像大学,这让我怎能获得面试机会?”
来自北京的小薛在美国生活多年,一直想方设法融入美国社会,经常与美国同学一起泡吧,看橄榄球比赛,但在内心深处,“我知道我还是中国人,我受不了离开父母,晚上总给他们打电话”。
相关链接
高中生留美各有其理由
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自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开展“高中生出国留学跟踪调查”,发现在有意出国的被调查高中生中,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37%),再次是“想去国外就业和长期居住”(21%)以及“逃离国内升学压力”(18%)。
周女士送16岁儿子入读芝加哥一所公立高中,以便儿子“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相信“留学提供更多机会,进更好的大学”。
针对有些中国学生为了逃避高考压力到美国念中学的情况,波士顿大学中国学生小张认为,对于有高度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而言,来美国学习是件好事,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但如果是“为了摆脱在中国的一堆事情想享清福……还是别来的好”。
美国公立中学瞄准中国学生
美国一些公立中学近年来生源减少,收入减少,遂把目光转向海外,特别是中国,希望靠收取外国学生的学费扭转学校不景气的局面。
缅因州米利诺基特镇人口老龄化严重,过去20年人口减少30%。曾经是当地经济支柱的两家造纸厂风光不再,导致工作岗位锐减,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在这种情况下,米利诺基特镇的公立中学生源持续减少。
了解到中国中学生留学需求,米利诺基特镇教育主管肯·史密斯来到中国招生。史密斯介绍,米利诺基特镇空气清新、犯罪率低、交通方便、自然风光秀丽,希望以这些好处打动中国家长。
据美国旧金山一家留学中介介绍,亚利桑那州、阿肯色州、伊利诺伊州、俄亥俄州、弗吉尼亚州等地的中学或教育部门也在着手吸引中国学生。
本刊主编 汪一新 卫 蔚
(本刊除“论坛”及本报记者署名文章外,均由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