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德国青年莫·厄尔哈特为获得美林投资银行的一份正式工作,在七周实习期间连续加班之后,又接连三天通宵,结果猝死在公寓。精英早逝,令人痛惜。
然而在伦敦,二次大战时,为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一位67岁的老人,以钢铁般的意志日理万机,每天上班16个小时,在敌机蝗虫般扑向英伦上空的最紧张时期,曾七天七夜连轴转。然而,老人始终精神抖擞,办事井然有序,气势汹汹的希特勒终于败下阵来!老人以90高龄辞世。他,就是善抗“过劳”的二战传奇风云人物——英国首相丘吉尔。
姥爷辈的丘吉尔何以如此“弹硬”,仿佛“泰山石敢当”?原来,他深知并身体力行人生之健康节律,坚守张弛结合的文武之道,在“性命交关”的战时,每天在床榻上办公到11点,在那里批阅文件、口述命令、接听电话,甚至召开内阁会议。床榻柔软,面积大,起卧自由,纯属私人空间,“恋床”的他,可以瞅准间歇,随机四仰八叉地摆平全身;之后,午餐后睡1小时,傍晚8时再睡2小时:这两次小寐雷打不动。他再坐起身,披挂上阵,夜宵车直开到半夜。正因为丘吉尔善于养精蓄锐,在“过劳”来袭时先期消除它,所以始终精力充沛,应对裕如,笑在最后!
我原先一直以为,心脏就是一台永动机,它不辞劳苦,人活百年,它就不间歇地跳动一世纪,钦羡不已。然而,最近从原哈佛医学院的坎农博士处获得新知:心脏并非如此运作,它最会掌控节律,最善对付“过劳”的侵蚀,在每次收缩之后,它有完全静止的一段时间。“当心脏以正常速度每分钟跳动70次的时候,一天24小时里,它的实际工作时间只有9小时,也就是说,心脏每天休息整整15个小时。”我的天!原来,心脏的“休闲”时间比出勤“在岗”几乎多了三分之二!真乃劳逸结合的典范!
过去,曾有一句响亮豪迈的口号:“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口号,激励人们只争朝夕,用意是积极的,偶发一时“狂热”似无大碍,然而,若奉为准则,特别是为谋取私利而“永动”,则有折戟覆车之危。据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死于“过劳”的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每年人数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国”。因此,效法丘吉尔,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诚为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