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运动汇
     
本版列表新闻
联赛名气越来越响 各路高手越聚越多~~~
联赛名气越来越响 各路高手越聚越多~~~
联赛名气越来越响 各路高手越聚越多~~~
联赛名气越来越响 各路高手越聚越多~~~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赛名气越来越响 各路高手越聚越多
申城保龄球又“灵”起来了
许明
■ 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让上世纪90年代盛行一时的保龄球又“火”了起来 本报记者 周国强 摄
  本报记者 许明

  一场比赛办到凌晨3时,还是遇冷十多年的保龄球……今年,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办到第二届,一年四场的赛事让上世纪90年代盛行一时的保龄球又“火”了一把。“去年很多人说这个比赛办不过两年,现在我们已经是除全国锦标赛之外的NO.1了!”组委会秘书长黄海告诉记者。

  过去

  球馆遍地 打球排队

  “当年保龄球为什么出不了明星,玩着玩着就没人玩了,就是缺少好的赛事。”回忆起曾经的保龄球热,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组委会名誉主席沈冠军表示,“保龄球的趣味性其实很高,又是全民健身项目,小年轻玩了还能减压,下雨天也不受影响。”

  而在上海市保龄球协会副主席、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组委会主任高德顺印象中,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保龄球就好比一阵飓风席卷全国各大城市,“当时保龄球馆造价很高,一根球道就要三四万美元,但整个上海球道最多时有几千根,场馆超过了200家,比街上的粮油店还多。”上海市保龄球协会副主席高德顺告诉记者。

  高德顺说,当年打一局保龄球要三四十元,与普通职工千元左右的月收入相比,算高消费了,但各家球馆一到晚上还是家家爆满,“每次去都要排队,好不容易前面的人打完三局,谁知又再加三局,等上一两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

  就这样,保龄球火了五六年,慢慢遇到了瓶颈,“当时大多数人都把打球当成一项消遣,所谓的比赛都是球馆自己小打小闹,到一定程度也就腻了。”高德顺说,1997年时有台商在华师大体育馆里开了一个中兴保龄球馆,投了8位数人民币,可两年时间经营就出现萎缩,球馆后来几经易手,终于支撑不下,现在成了大卖场。

  中兴保龄球馆只是当时保龄球“退烧”的一个缩影,即便是那些存活下来的,也大都勉强维系,“虹口足球场旁边的高点保龄球馆,当时上下三层全是球道,现在也只剩下一层了。”据透露,目前上海的保龄球馆仅存十几家。

  现在

  人气爆棚 全面升级

  不过就在去年初,一项名为“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的赛事悄然兴起,“我们当时也没想过能办到现在的规模,当时还有不少圈内人说,你们的比赛办不过两年。”赛事投资方、同时也是组委会秘书长的上海火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告诉记者,他在上世纪90年代也是一名保龄球爱好者,当时甚至自己掏钱买球、球鞋、护腕等一整套装备;近两年,事业上小有成就的黄海,又想到了保龄球,便想起了办比赛。

  去年一整年的比赛,黄金联赛都选在大渡河路上的上海体育宫进行,第一季比赛只有六七十人参加,大都是一些还在坚持的保龄球爱好者,赛事的名气也仅在上海范围。不过,这项赛事还是在保龄球圈内传开,组织者更是开设了官方网站,将比赛动态和视频放到了网上。之后的第二季、第三季,苏浙地区的保龄球高手来了;到了第四季,甚至有北京、沈阳、乌鲁木齐的保龄球手自己打“飞的”来参赛。

  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黄海表示高额奖金是其中一大原因,参赛者只需交100元报名费,最终冠军有价值万元的奖品,“这个奖值对于国内的保龄球比赛来说,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

  就这样,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的名气响起来了,今年办第二届比赛,米忠礼、张鹏等国家队选手来了,甚至一些“潜水艇”级别的高手也来了,“今年9月份的第三季比赛,国家队以前的教练林升满也来了,他1992年就出过保龄球专业书了,结果到现场一看都是熟面孔,大家都说‘潜水艇’来了。”目前,黄金联赛每季比赛的参赛选手已近200人,一场比赛要办一整天,“今年第二季比赛我们是从中午开始的,没想到打到了第二天凌晨3时!”

  据悉,本月28日黄金联赛年终总决赛将在上海体育宫保龄球馆举行。在总决赛那个周末,组织者还准备将比赛升级为一个嘉年华,“周末两天,我们还会组织大学生比赛和家庭赛,感兴趣的三口之家都能报名参赛。”

  将来

  水准提升 前景看好

  对于已办两届的黄金联赛,目前列在第二届赛事积分榜榜首的杨穗玲深有体会,“其实我已经离开保龄球一两年了,打球收入不稳定,要维系生计还得另谋出路。”31岁的杨穗玲曾是国家队选手,她更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名世锦赛冠军;2005年,在她进国家队仅仅3年后,就拿到了丹麦世锦赛的女子个人冠军。

  “那次夺冠回来之后,国内对我的关注也不高。”杨穗玲坦言,由于是非奥运项目,保龄球国家队很少有经费出国比赛,“就说亚洲吧,每年都有亚洲巡回赛,但我们国家队只去其中几站近的地方比赛。”没有比赛,水平自然无法进一步提高,加上国内好的场馆有限,更是制约了球员水平的提高,“球馆保养需要一大笔经费,就说球道油吧,如果不定期用,球道就会老化,球手就发挥不出来了。”

  杨穗玲表示,保龄球赛事在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火,“如果在韩国,像我拿过世锦赛冠军,就可以享受政府津贴,这样练球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对于已经举办了两届的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杨穗玲坦言办得非常及时,“现在国内就一个全国锦标赛,参赛的也都是老面孔,在青少年当中很难普及。”其实,保龄球很具观赏性,弧线球、飞碟球动作都很优美,门道也很多,一双球鞋都分各种摩擦系数……

  “保龄球其实是个很大的市场,现在看来就是缺乏关注。”黄海透露,赛事目前仅靠他一人支撑,他也在寻求一些合作。不过,黄金联赛本身的前景相当不错,下一步将考虑扩容,借着总决赛的机会,他们已经邀请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冠军级选手,来和今年前四季比赛积分前12名选手对决;而在将来条件成熟时,黄金联赛将会和美国PBA职业保龄球赛合作,争取成为国际性赛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嫦娥三号探月特别报道
   第A03版:嫦娥三号探月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8版:心理·情感/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一线调查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本期导读
申城保龄球又“灵”起来了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运动汇B09申城保龄球又“灵”起来了 2013-12-02 2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