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阴谋论
郁晶陶
  郁晶陶

  每逢重大赛事抽签分组,总是伴随着各种阴谋论。前几日揭晓的世界杯小组赛抽签结果当然概莫能外。只要存在“上签”“下签”,就有关于人为操纵的猜测空间。

  相比于官方解释或主流观点,阴谋论往往“另辟蹊径”,倾向于认为某一事件是“秘密策划”的结果。最著名的阴谋论之一,莫过于“美国登月伪造论”。有人认为,四十多年前的“人类的一大步”没有实际发生过,登月照片、视频都是在地球上制造的,并提出了多项“证据”,如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照片上的美国国旗却在飘动;登月照片的背景中看不到星星;登月舱降落时会吹走附近的尘土,宇航员不可能踩出脚印……看上去很有几分道理,但别急着相信。这些“证据”已被一一驳斥:美国国旗并没有“飘动”,而是有支架支撑;登月在月球的“白天”进行,曝光时间短,而星星光线太弱;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形成气流激起附近的尘土……

  因此,这是个谣言。当然,“坚定”的阴谋论者不会就此气馁:虽然登月视频和照片确实有可能是在月球上拍的,但你没法证明它们不是在地球上拍的……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探月活动已发现了当年的登月印迹。往好处说,驳斥谣言的同时也令相关科学知识得到了普及。

  阴谋论的特点是有观点、无证据,或只有间接证据、没有直接证据,基本靠臆测来得出结论。但当官方解释或主流观点有被质疑的空间,而某种或某几种阴谋论又特别符合人们的想象时,阴谋论便大行其道。毕竟,不是所有事件都能像美国登月那样找到确凿的科学证据。一些疑点重重的历史事件尤其受到阴谋论的青睐。电影《刺杀肯尼迪》就是一个阴谋论的演绎。

  对现成的结论抱有怀疑精神,不是坏事。而阴谋论有些像怀疑精神的“走火入魔”,直接从质疑一个观点跳到提出另一个观点,以“阴谋”立论,却缺乏严谨的证据支持。提出观点总是轻松的,证明观点则要艰辛得多。人们对充满戏剧性和娱乐性的阴谋论往往乐此不疲,但当严肃讨论时,还是应该立足于踏实的证据搜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不然,反而会陷入认知的混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热点聚焦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公务接待管理,细则决定成败
理财市场热和冷
共同拯救我们清新的呼吸
阴谋论
自助火锅
空气的味道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阴谋论 2013-12-09 2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