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藏品 闻所未闻
首届市民文化节自今年3月23日启动,被列为十大赛事活动之一的市民收藏大赛于昨天举行了收藏大展开幕式。据收藏协会吴少华介绍,海派收藏的特征,就是海派文化在收藏领域中的体现,其特征就是其时尚性、创新性、市场性与多元性。此次大赛,也是一次海派收藏的大展示。出自民间的各类以往闻所未闻的藏品,也令人眼前一亮。奉贤区施榕收藏“衣标”,亦即衣服的商标。他展示的衣标,也是一个时代进步的缩影。新涌现的藏品,还有乐鼓、手杖、处方、小火表、胶卷暗盒、厨房用品等。在金山区甚至还涌现了收藏电缆的人物。这些新鲜血液,让观众折服于上海市民的别具匠心的眼光和热爱生活的深情。
大众藏品 全面覆盖
火花、门票、像章、报刊、票证、商标、税票、老股票、月票花、扑克牌、大铜章、老戏单……看似都是一张张常见的“纸”,但是这也是大众收藏中,最全面的一次展示。这些小藏品,也暗藏历史乾坤。比如陈云伟收藏了一张民国17年,妙舞台上演京剧《霓虹关》《李陵碑》的戏单。这张戏单上印有“即新舞台原址”字样,从而见证了上海近代第一家西式剧场火烧后被湮没的历史,弥足珍贵。
众人耳熟能详的收藏门类,也得到了充分尊重。如陶瓷、书画、紫砂、古玩、钱币、绣品、竹木雕、景泰蓝、鼻烟壶等。而且,大赛的门类更趋于专业化。例如陶瓷,有梁志伟、李家明、金晓东的历代陶瓷,张志源的民窑青花、熊中富的“珠山八友”、高阿申的历代瓷香炉等。陶瓷实物汇集一堂,不是巧合,而是体现了上海民间收藏中古陶瓷收藏的视野与实力。
收藏方式 代表鲜明
代表性突出,也是此次大赛的一大特征。首先,全市17个区县均有入选的收藏家。其次,还有13位女性收藏家入选。收藏明清家具的赵雅娟,是一位80后。收藏藏书票的郭元瑛,创办了“弗闲斋”藏书票社。收藏海派红木家具的李莉,创办了“紫东阁艺术馆”,成为收藏界不多见的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民办艺术馆。而收藏红色经典油画的王薇,已经名扬海内外……
收藏家们还把自己的收藏与保存家乡历史相结合。嘉定区周黎,收藏的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嘉定竹刻。浦东新区的忻民奋,收藏的是上海地区的古城砖。他已经拥有上海地区历史上12座古城的城砖。崇明县的高凤洲,则收藏崇明老白酒,如今已搜集到岛上十几个酒厂100多个品种,系统反应了这类酒的沿革。这些,都是家乡的实物档案。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