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拉着一个不愿意离开城市的朋友到桂林玩,他看到阳朔的秀美山水,立刻感叹道:啊,真像盆景啊!
我就诧异:到底是阳朔山水甲天下,还是花卉盆景甲阳朔?
一位工艺美术教授写了一本《玻璃器》,他在前言中写道:已入初冬的郊夜,河面被风吹得一褶一褶泛出晶莹,就像威尼斯的冰纹玻璃。
我又诧异:到底是冰纹玻璃像河面,还是晶莹的河水像冰纹玻璃?本末是否倒置了?这也难怪,一般人眼见为实,先见的便先为实。
有一道考题需要少年参与者抢答,简洁说出它的意思便可。出题的主持人说:扬州。有个少年立刻按灯:扬州就是炒饭!
全场哄堂大笑。这少年没去过扬州,他第一次接触“扬州”便是饭店里的扬州炒饭。
日本某小学组织学生去看日出,当学生们看到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大家欢呼起来:啊,它多么像画片上的日出啊!
日本的教育家指出: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我们对它的无穷底蕴越来越模糊了!台湾作家廖辉英却说:人总是先看见画上的大海,先看见电影电视上的大海,然后才看见真正的大海。
中国成语把这种现象叫做“先入为主”。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这叫“先入”:同时呈现两个刺激,但人们集中注意的那个刺激往往被知觉为最先出现的刺激。
“先入”的趣闻到处都有:妈妈做了眼科手术,儿子带妈妈到庐山休养几日。妈妈说这么高的山我爬不动。儿子说小车可以直接开到山上。清晨起来,儿子带妈妈到栏杆边欣赏风景,他问:庐山好看吗?
妈妈说:看出去一片白内障嘛!
不是老人家幽默,她看不清如云如雾有中国画意境的庐山云雾,只觉眼前一片白茫茫。因为老人家刚刚动了白内障手术,她最恨的是什么都看不清!
有个网友写了一句冷笑话:《水浒》大家知道吧?这是根据电视连续剧改编的古典文学名著。
但愿我们看到生活中应该先看到的东西,滞后的话会引起误会,就像排队买票一样,总该有个先来后到。总不能先看到邻家的孙子,再看到邻家的爷爷,于是说:爷爷,你长得真像你孙子!